外部矛盾基本解决之后,自然就是内部的矛盾了。
对于李献忠封王之事,其实朝中的大臣并没啥异议!
毕竟是弘光天子自己先破坏了大明的祖制,将李献忠封为了辽东郡王。
以如今他的功劳,由郡王变成亲王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了出于立场不同,双方对于给李献忠封王也有自己的盘算。
站在辽东官员的立场上,封王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是希望李献忠登基,直接改朝换代的。
这样一来他们除了现有的官职权利,还多了一份从龙之功。
毕竟辽东的旧臣目前还没有封爵的。
只有杀了崇祯的左良玉以及献出汉中并杀了张献忠的高杰被封了伯爵。
这封爵的要求属实有些高。
不但要立下军功,还要斩杀皇帝!
李献忠也在不同场合暗示过,一旦新朝建立,会对他们这些功臣论功行赏。
虽然封王不能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但这毕竟也是禅让流程中的一步。
自打王莽篡汉之后,禅让便成为了权臣改朝换代的一种手段。
一般都逃不过这几步,先是封公或者封王,然后假节钺,加九锡,最后迫使皇帝禅让。
留守京师的首辅阎鸣泰同次辅李三顺一商议,既然这些步骤免不了,索性一步到位。
现在的大明朝廷早就在王爷的掌控之中,根本就没有必要直接废朱由崧篡位登基。
李献忠如果想要篡位,在辽东就能直接称帝了。
那接下来肯定是要走禅让的流程了。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如今李献忠相当于直接涉政,权利已经超过了“假节钺”,自然没必要再搞这个了。
九锡之礼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天子经常会用带有礼仪性的赏赐来表彰臣子,赏赐又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九”在中国具有最高的含义,所以九锡也就是皇帝对臣子最高的荣誉赏赐。
这些东西虽然是虚的,不过作为禅让流程中的重要一步,还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内阁拟出的方案是加封李献忠为辽王,实封辽东,加九锡,并任命辽王李献忠为摄政王,总领一切朝廷事宜!
这样一来,李献忠同朱由崧之间就只差一个皇帝的称谓了。
所以当阎鸣泰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犹豫了。
如果答应了这些,他这个天子也就当到头了。
他殷切的望着满朝文武,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反对一下。
可是如今无论是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是锦衣卫都是李献忠的人,他这个挂名皇帝又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