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过禅让形式取得天下的王朝,例如新莽、西晋、隋朝无一例外都是短命王朝,且王朝很快就进入大动荡时期。
只有北宋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没有进入大动荡,但也十分积弱。
并且北宋是一个特例,因为他继承的后周存国时间太短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北宋在继承了后周之后还是经过大量的征伐才正式立国的。
很显然老二的眼光更加独到。
虽然以他的阅历无法完全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也已经摸出了门道。
通过禅让得到的天下,社会矛盾只是暂时得到了缓解,是矛盾的一种妥协。
若干年后社会矛盾自然会大爆发。
皇帝个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爆发的进程,但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新莽、西晋、隋都是如此。
通过征伐取得的天下,社会矛盾已经充分释放了,可以说旧的固有矛盾已经被完全打破了。
这样一来新建立的王朝,社会分配相对更加合理一些,社会矛盾的积累自然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相对来说更有条件实现长治久安。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征伐取得的天下一定能实现长治久安,这还要看皇帝的能力同政策的合理性,延续性。
但是禅让得来的天下,社会更快进入大动荡,自然也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了!
这也就是李献忠一直引而不发,坐看大明流寇四起的原因。
他就是要让社会经历足够的变革与动荡,甚至是最简单粗暴的杀士绅,让矛盾进行释放。
<divclass="contentadv">以便于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
江南地区的矛盾便是如此,江南士绅只是慑于李献忠的武力威胁,暂时妥协了。
但终究是要爆发出来的。
为弘光帝海选美人的事情进展的十分顺利,距离南京最近的江西同浙江两省已经表示无将会全力支持。
李献忠估计剩下的福建、两广以及湖广地区应该也没有理由不支持。
云贵地区路途遥远,当地又有大量的羁縻土司,他们肯定是不会轻易就范的。
不过暂时自己还顾不上那里,只能先放一放了。
如今自己亲自坐镇南京,又有大军压境,那些江南些士绅自然是不敢搞啥大动作。
看来还是得引蛇出洞才行。
这些人不铲除,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李献忠始终是不能放心。
于是李献忠让冯铨大张旗鼓准备军资粮草,并放出自己要西征湖广的消息。
然后他又做出了重大的调整。
兵部尚书李三顺兼任蓟辽督师,掌控辽东以及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