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允炆怕死啊……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朱允炆,是再合适不过的。
他这一生,如履薄冰。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再次登基称帝,虽然朱允炆很清楚,面对蓝昭,他依旧没有什么优势,但终究,这个时机是最好的。
蓝昭不清楚,但朱允炆很清楚。
如今要围攻蓝昭大明的,除了他朱允炆,朱棣,帖木儿这三方势力外,还有第四方势力和第五方势力。
第四方势力自然是阿鲁台他们联手建造的蒙古王国,当然,在得知了额勒伯克已经在北边也在攻城拔寨,建立了一个王国后,他们就改名为鞑靼,以便和北边额勒伯克他们区分开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对于改名鞑靼这个问题,火儿忽达孙他们是不愿意的。
但瓦剌和蓝昭交手损失太大,加上火儿忽达孙统领的,仅仅是瓦剌残部,虽然在一众鞑靼贵族中,也有自保的能力,但终究,比起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的鞑靼人而言,他们的势力还是小了点儿。
鞑靼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疯狂朝着西边进军,先后覆灭了一众欧洲大国,甚至还让传承了千年的拜占庭王朝,比起正史中提前了五十多年覆灭。
他们可以出兵五十万大军,并且还有一百多万的奴隶!
这一股力量,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可以让任何强盛的王朝都不能忽视的强大存在。
但第五股势力,才是最让人意外的。
因为它是十字军!
欧洲人战斗力相比于此时的东方诸国,差的不是一点儿两点儿,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在信仰方面,西方确实要比东方更坚定。
毕竟这个时候的教廷影响力,可是完全超过其他国王的存在。
当鞑靼人撤兵后,在欧洲肆虐的只剩下一个额勒伯克后,在教廷的促成下,欧洲十几个国家,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对额勒伯克发动了围攻。
额勒伯克虽然没有输,但也没有赢。
最终,在阿鲁台等人的调停下,教廷出兵二十万,跟随他们东征。
作为条件,额勒伯克在未来十年内,不得在欧洲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