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大后期英雄,越拖越对敌人有利,还不快刀斩乱麻?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先帝当年推行《削藩策》,为汉家带来的国家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在越拖,越不利于长安朝堂中央的前提下,提前引爆那场几乎必然会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
在剪出尾大不掉的宗亲诸侯之爪牙的同时,顺带着,把关东各家宗亲诸侯心中,那一缕因为太宗皇帝‘人在晋阳王宫坐,天子之位天上来’的不忿给打散。
至于对先帝自己,那更不用提。
吴王太子刘贤!
作为先帝人生中,诸多污点当中最显眼的一个,吴王太子刘贤之死,无疑是先帝最刺人的一块心病。
若是没有吴楚七国之乱,先帝在位时期的政治威望,甚至于身后哀荣,都可能因为‘逼死吴太子刘贤’这个污点,而受到不容磨灭的影响。
远的不说——就说和先帝同朝共事的百官公卿们!
谁不怕啊?!
一言不合就是抡起棋盘,把自家堂弟开瓢,还把人弄死了!
就这么个喜怒无常,输个棋就能杀亲戚的狠人,谁敢跟这么个人共事?
就算勉强共事,谁又敢提反对意见,谁又敢‘忠言直谏’?
而这一切,在《削藩策》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且判断得以平定之后,就都不是问题了。
在那之前,先帝在天下人,尤其是满朝公卿眼中,是一个喜怒无常,一言不合就要抡棋盘杀亲戚的疯子!
但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先帝就有能为自己辩解的说辞了。
——朕早就看那吴太子刘贤,脑后生反骨,不似人臣,早晚叛逆!
——你看看你看看!
——他爹刘濞不就反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
——若吴太子刘贤活着,必然是第二个刘濞!!!
——至少也是刘濞反叛过程中的左膀右臂!!!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本末倒置、因果导致之嫌,但终归只是‘嫌’,也就是嫌疑、可能性。
总好过在那之前,先帝洗都没法洗的‘残害宗亲’,而且还是那么暴力的手段、那么莫名其妙的原因残害宗亲。
再者说,当年吴楚七国之乱,参与叛乱的齐国,以及‘准叛乱’‘叛乱未遂’的齐系、淮南系各国当中,以‘上阵父子兵’的模式参加叛乱者,也不再少数。
这些王叛,太子从之的案例,也同样能为先帝提供鲜活的案例和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