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身边的婆子则下来一一给姜稚衣介绍。
姜稚衣都认真的记下。
虽说只是草草过一眼,但她也大致了解了元国公府的人。
元国公府现在住着大房,二房和三房的人。
大房的便是元策父亲一房,元老太太唯一的嫡子,小辈只有元策了。
二老爷三老爷都是老国公爷纳的妾室生的,三老爷生母病死,二老爷的生母独一个院里修佛,平日里几乎都不出院,今日的场合也没在的。
至于老国公爷的其他没有子嗣的妾室,都送去了郊外庄子养着。
二房的二老爷元锦修是元策二叔,一直跟着元国公戍守在边疆的,也是正四品的征远将军,立下许多战功。
二老爷膝下有两子一女,长子元淮安在长梧任镇军司马,妻子儿子也跟了过去,次子元长泽本也在军中,后头在战场时伤了腰,就回来养病了,在兵部挂了个闲职。
长女已出嫁,女婿是淮南总督的嫡子。
三房的三老爷元庆修任正四品中书侍郎,膝下三子三女,长子元明清二十五,中了进士走的仕途,在明州做知府,庶子元明书和元明安不过才十四和九岁,都在书院读书,嫡长女元玉华嫁娶常州,嫡次女元玉溪也仅十三,还未定亲,再就是还有个年岁相差不大的庶女了。
今日堂内的人除了元国公府的人,还有隔壁将军府的亲戚。
老国公爷有一个庶弟元澄,自小对这庶弟疼爱,两人几乎不离,在边塞几十年也一直带着庶弟打功名,如今也同老国公爷一样身负赫赫战功,封了一等袭爵镇远将军。
老国公爷父亲去世分家时,老国公舍不得与自己庶弟分的太远,便将元国公府旁边分了一些地出来,让庶弟买了旁边宅院,将军府建在旁边挨着,两家关系也紧密。
还在中间隔出来的墙上开了道门,方便来往。
因着离得近,这些年两家常来往,也并没有因着分家生分,元家利益依旧紧紧连在一起。
元老将军膝下两子一女,长子次子都跟在手下担任军中要职,女儿嫁给了礼部尚书的嫡子,孙辈中长子都跟随父亲在军中历练,次子留家读书,各自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