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马克西米利安抬头看向陈延森,眼神里带着几分坦诚:“我不是想泼冷水,只是觉得应该让您清楚实际情况,以筷跑目前的实力,想在欧洲市场分到一杯羹没问题,但要撼动DeliveryHero的支配地位,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
陈延森往后一仰,轻轻一笑。
马克西米利安不愧是奥利弗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别的不说,单这一份战略眼光,就极为难得。
事实上,对方所说的情况,他早已了然于胸。
“如果DeliveryHero是块一捏就碎的软骨头,我何必花费重金把你挖过来?”
陈延森轻描淡写地反问道。
不等马克西米利安作出回应,他便接着说道:“你认为3到5年,筷跑才有机会撼动DeliveryHero的市场地位,那是因为你站在‘跟他们正面拼资源、拼补贴’的角度看问题。
但你了解DeliveryHero,却不知道筷跑的真正实力。”
他在筹划进入欧洲外卖市场前,就对DeliveryHero、Takeaway、HungryHouse等平台做过详尽的调查。
DeliveryHero依靠收购垄断市场,靠砸钱锁定商户,可它的软肋也有一堆。
比如过度依赖并购,导致内部系统混乱,不同平台的用户数据、配送网络互不互通。
高额营销投入下,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去年欧洲业务的净利率还不到2%。
而外卖行业的最大护城河是规模效应!
其次是智能调度系统、精准推荐、动态定价和补贴策略。
庞大的订单规模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而数据经过算法处理,会反过来加固规模护城河。
数据是燃料,算法是引擎。
规模越大,数据越多,算法就越聪明,效率就越高,成本就越低,体验就越好,进一步巩固了规模优势。
在这方面,筷跑每年有60亿票的外卖订单,早就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算法模型。
最后一点也很关键:庞大的骑手运力网络和地推团队,属于重资产壁垒。
对陈延森来说,他最不怕的就是人力成本支出。
别人赚2%,他可以只赚1%。
马克西米利安听完陈延森的描述,心头的顾虑瞬间消失,眼前一亮,对自己的新工作有了更高的期待。
在他看来,若是森联资本不计成本的投入,筷跑外卖未尝不能击败DeliveryHero。
其他暂且不论,单是深蓝科技每年的净利润,都能买下好几个DeliveryHero。
一旦双方在欧洲市场陷入僵持状态,DeliveryHero背后的资本多半会坐不住,进而逼着两家融合。
否则,长期无法盈利,任何一个投资人都无法接受。
陈延森和马克西米利安聊了一个多小时,大致确定了欧洲市场的拓展计划。
第一站,英国。
待站稳脚跟后,才会向德国、法国、芬兰扩张。
马克西米利安在入职后,立刻开始了筹备工作,包括地推人员、骑手配送、运营人员的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