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穿越过来后,他确实发现大明真的很硬气,和谈等事是万万行不通,不然到时候弹劾的奏疏会堆积如山,再说努尔哈赤西早干嘛去了,现在快不行了就屁颠跑来和谈,晚了。
“叶阁老,朕没见你表态,说说吧,你的态度是如何。”
刚才叶向高一直没有说话,现在见皇帝询问只能缓缓垂手道:
“陛下,老臣自然也反对和谈,只是臣心中有愧,身为王化贞的坐师,却未能对其耳提面命,没想到酿此大错,因此羞愧难当,不敢对此事发表意见。”
朱由校闻言呵呵一笑,随即看了一眼御案上的题本,广宁巡抚王化贞署名赫然其上。
这个题本就是王化贞写的,他在题本上说收到努尔哈赤的信使,请求两国罢兵。当时他听到消息也是没有接受,但想到这个提议对朝廷有用,因此就上奏请求内阁指示。
可此事不管结果如何,王化贞都犯了极大忌讳。叶向高现在对王化贞是气愤到了极点,原本想着自己这个学生作为广宁巡抚,在任上有所作为,可以为自己助力。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王化贞不仅没有任何助力,还反复坑自己。
连下面将官私通建虏都不知道,现在更是跨过熊廷弼,私自接受建虏求和的信书,还递给朝廷。
在这种朝廷压迫建虏,还派出京营主力前往辽东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很明显就是跟朝廷作对,私通建虏,揣摩朝局。
他心中也不禁纳闷,王化贞脑袋是被驴踢了嘛,平时是不是都不看邸报跟报纸的,连这点政治敏锐性都没有。得亏他及时表明态度,并且也断绝了与王化贞的往来,这让皇帝十分满意,对他也没什么意见。
“叶爱卿多虑了,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且不说现在王化贞有没有错,就算有错难道也归罪于你嘛。本朝可以没有这种株连之罪,朕还是向听听伱的意见。”
见皇帝这么说,他也心中大定,随后从容说道:
“微臣也不赞同议和之事,据微臣这几年对老奴的判断来看,其每次议和的目的都是让希望朝廷放松警惕,其好出兵偷袭,这次怕也不例外。
<divclass="tentadv">既然此事是广宁巡抚王化贞上书建议的,其下面将官又多与建虏有联系,因此辽左不得不防。”
叶向高这么一分析,当即让众人醒悟过来,心想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朱由校也在琢磨,难道建虏真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嘛,但根据熊廷弼跟锦衣卫来报,最近建虏除了像平常那般换防外,并没有什么大动作。
再说了,陈良弼率领京营三万大军过些时日就要到广宁了,哪怕建虏出其不意的偷袭辽左,有京营在,进攻不足,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
想到这里他定了定心神,对着众人说道:
“根据熊廷弼跟锦衣卫的奏报,没有发现建虏有什么可疑的迹象。再说了京营也出了山海关,只要陈良弼到了广宁,定会稳住局势,到时候哪怕建虏有什么动作,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在场众人自然都知道陈良弼去广宁的目的,知道辽左贪墨的将领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但是叶阁老说得有些道理,依我看内阁还是发文,把议和之事发给辽东。让辽东都司提高警惕,切不可懈怠中了建虏的圈套。”
因此见皇帝这么说,众人也不再说什么了,纷纷点头称是。
朱由校聊完此事也累了,诸人见状也纷纷躬身告退。
朱由校也没有歇着,随即扭头对张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