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有几分天分啊。
至于摆臂的问题,因为“梅氏切线”的幅度比较大,在这种大幅度的切线情况下,你的摆臂需要比平常做出改变。
不然就难以配合这种切线方式。
陈娟在训练中发现了,自己整个摆臂过程中,手臂的摆动方向始终与身体的倾斜角度和跑动轨迹高度契合。
那么就可以采取,右臂前摆的向内弧线,配合身体向左倾斜,有助于维持向心力,就像一个稳固的辅助平衡装置,帮助身体在弯道中保持稳定的转动。
后摆沿切线方向伸展时,与腿部蹬地方向形成强大合力,增强向前推进力,让自己……在沿着“梅氏切线”跑动时获得额外的前行动力。
对。
这么做她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跑动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定的额外向前动力。
这是以前的摆臂方是完全没有的。
十分的贴合自己现在施展的“梅氏切线”。
砰砰砰砰砰。
甚至她还感觉到,左臂的小幅摆动,也能有效避免因右臂动作过大导致身体失衡。
使身体在复杂的摆臂和跑动动作中依然能稳定在“梅氏切线”轨迹上。
保证身体左右两侧的力量和平衡协调。
做到摆臂和谐关键就是——
躯干与头部的联动姿态。
稳定重心以贴合切线。
也就是躯干在保持向左倾斜的基础上,肩背肌肉需保持适度紧张,肩胛骨微微收紧下沉,避免耸肩或含胸。
因为耸肩会导致上半身重心上移,增加平衡难度。
含胸则会压缩胸腔空间,影响呼吸效率,进而干扰步频节奏。
陈娟这里背部挺直但不僵硬,腰部随步伐轻微扭转,扭转方向与摆臂动作同步。
右臂前摆时,上半身稍向左转,左臂前摆时,扭转幅度减小,通过这种协调的扭转,减少躯干与下肢动作的“对抗感”。
让身体像一个灵活的“整体”沿着切线滑动。
这……
可以啊。
立雪梅看着都眼前一亮。
对比之前那种极其粗糙的尝试,现在这一波才算是精细化的调整。
才算是真正,在成全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跑弯道的影子。
为了保证切线的轨迹准确。
陈娟时刻头部保持正直,下颌微收,目光既不低头看脚,也不刻意仰望,而是平视前方约10米处的切线终点。
即弯道弧度自然延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