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太宗孝文皇帝驾崩。
先孝景皇帝即皇帝位,搬出了太子宫,搬进了未央宫。
那么,从先帝搬出太子宫的那一天开始,属于先帝的一切——包括属官属臣、奴仆婢女,都会被先帝带到新的居所:未央宫。
而剩在太子宫的一切,便都不再属于先帝。
那属于谁呢?
是等到三年后,当今刘荣获封为储,才真正归属于刘荣,在期间的三年时间里,则处于‘无主’状态吗?
不是的。
在这‘国家无储’的三年空歇期当中,汉家的太子宫,也同样属于刘荣。
准确的说,是属于先帝之后,下一位得到敕封的太子储君。
好比当年,太宗皇帝驾崩,先帝即皇帝位,搬出太子宫。
当时的太子宫上下,当然无法确定,更不敢确定刘荣就是汉家的下一位储君太子、太子宫的下一位主人。
但在当时,太子宫上下就会有明确的认知:在先帝搬出太子宫后,太子宫自然进入下一周期,从先帝搬出去的那一刹那开始,太子宫便已经为下一位储君所有。
诚然,直到下一位储君得到册立的那一刻,没人能确定这个人是谁,也不可能有人敢提前交接太子宫。
但在下一位储君——具体到先帝年间,便是当今刘荣获封为太子储君时,无论是太子宫上下对刘荣,还是刘荣对太子宫上下,便都会就过去三年,太子宫暂时无主的空歇期进行复盘。
说得再具体一些便是:刘荣获封为太子储君,真正得到太子宫的归属权后的第一天,刘荣便要前往太子宫。
而后,刘荣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询问太子宫上下:太宗皇帝驾崩、父皇即立至今,这三年的时间里,孤的太子宫,可出了什么岔子?
这时,太子宫上下——通常是作为太子宫主事的太子詹事,也就是家令,会代表太子宫回答刘荣:回太子殿下;
过去三年,殿下虽然未曾得封为太子储君,但殿下的太子宫,臣等可都是尽心竭力的照看着……
便是类似这样的状况。
同样的道理;
在先帝驾崩,当今刘荣即皇帝位后,太子宫也同样进入了又一个新周期。
今天,刘荣的皇长子降生。
抛开其他所有因素不谈,但就论可能性,刘荣的太子储君,最快也需要等六年后,也就是皇长子年满六岁、度过脆弱的婴幼儿期,才能具备得到敕封的可能。
到了那时,如果刘荣敕封皇长子为储君,那到了太子宫,皇长子也同样要责问太子宫上下:自父皇即立至今,这十来年的时间里,孤的太子宫,你们都照看的如何啊?
而且这种责问,并非只是局限于口头上的‘怎么样’‘好不好’‘出没出问题’;
若真出了问题,那是真要追责的!
好比说,六年后,今日刚出生的皇长子,果真被刘荣敕封为太子储君。
而在当下,甚至在这之前,太子宫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财物失窃、人事私相授受之类;
那等到六年后,才刚得封为太子储君,年仅六岁的皇长子,是真的会追究这发生在自己出生前后,甚至自己都还没出生时,发生在太子宫的肮脏之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