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过去这两年,汉匈双方相安无事,那军臣西征归来过后,原本愈发倾斜向汉人的天平,大概率是能回到有利于匈奴人的一方的。
但一想到这些——一想到过去这两年,军臣忙着西征的这段日子,幕南大本营发生的事,伊稚斜本就深深弯下的腰,便好似是要彻底断了……
“伟大的撑犁孤涂,从西方带回了天神的恩赐。”
“但我大匈奴的右贤王,却成了被恶魔缠身的人。”
如是一语说出口,伊稚斜终也只得无奈的跪下身,匍匐上前,细心舔舐起了军臣裸露在外的脚趾。
就像是一个犯了错的猎犬,想要通过这种无下限的讨好,来求得主人的原谅和宽恕。
但很显然,伊稚斜‘犯’的错,远不是舔一舔军臣的脚趾,又或是把黑锅甩给所谓的恶魔,就能够翻篇的。
尤其是眼下,匈奴人在面对汉家时的境况,居然比军臣西征前都还要糟糕——而且糟糕许多!
西征前,匈奴人在面对汉家时,不怎么有底气;
西征归来,明明一切顺利,匈奴人在面对汉家时,原本只是弯着的腰,却似乎要彻底断掉了。
这让军臣如何不怒?
就像是一把游戏,你一个人去把大龙偷了,猛吃了一波团队竞技。
结果回头一看:好家伙,门牙塔没了……
“右贤王,是游牧之民的罪人。”
出人意料的是:军臣最终,并没有歇斯底里的破口大骂,也没有怒火冲天的提刀砍人。
只如是轻飘飘道出一语,便好似被抽干了力气般,软软瘫坐在了虎皮王座之上。
眼下的状况,对于军臣而言,远不是‘麻烦’‘棘手’等字眼所能够形容。
曾几何时,河套、河西,幕南、幕北——几乎所有长着草的地方,都为游牧之民所有。
彼时的汉人,连一块像样点的养马地都没有。
说是‘轻徭薄税’‘与民休息’,实际上就是忍气吞声、低调发育多年。
但从高皇帝刘邦至今,足足过去了五十多年;
汉家历经高皇帝、孝惠帝、前、后少帝,太宗、孝景六帝,到了第七代的当今刘荣。
草原上的匈奴单于庭,也从最初的冒顿单于,后来的老上稽粥单于,传到了第三代的军臣。
这么多年过去,汉人所谓的‘积蓄力量’,也仅仅只是倾天下之力,才勉强凑出来了几个骑都尉。
——满共不过万把号人的骑兵,丢在草原上,不说是连一个水都翻不起来,也绝对无法引起游牧之民的重视。
尤其这几部骑都尉,并不曾被汉人整编为一支上万人的骑兵集群。
其中至少有一半,是以斥候骑司马、骑屯曲的编制,分散于汉家的各路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