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窦婴递上的草拟诏书,刘荣这一封,就无疑直白了许多。
——开篇便是刘荣的第一人称,以‘朕尝闻’起头。
后续内容,也基本就是刘荣以第一人称,给天下官吏写公开信的画风。
‘信’中,刘荣提到了过去这段时间,在天下引起轰动的奴籍案,顺带着,对天下官吏进行了一番敲打。
敲打过后,又话锋一转,以‘仿效太宗皇帝厚养其廉,使其不必再贪腐受贿’为依据,摆出了增长俸禄的戏肉。
具体的俸禄增长方式、新的俸禄发放模式,刘荣也是一五一十,事无巨细的写了个明白。
——从今往后,官员的俸禄,不再是由相府国库直接发放到官吏手中。
而是先由相府国库,按照原先的俸禄标准,将禄米、俸钱,以及官员名单——也就是工资表移交少府。
收下相府送来的粟、钱,以及俸禄发放表后,再由少府内帑,去给天下官吏发放俸禄。
和过去,俸禄分禄米、俸钱这两部分有所不同。
往后,汉家官吏的俸禄,将分为:禄、俸、赏、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禄,自然是与品秩对应的麦粉。
比如丞相,食禄万石,实俸四千石,‘禄’便是二千石麦粉。
——俸,也是和原先一样的,与品秩对应的俸钱。
仍旧是丞相为例,实俸四千石,俸钱,便是按照粟每石三十钱的市场价值,对应二千石粟的六万钱俸钱。
至于多出来的赏、赐两部分,便是其中的关键了。
赏,被刘荣明确为:养廉赏金。
数额为两倍俸钱。
赐,则被刘荣描述为:犒酬补贴。
同样为两倍俸钱。
具体来说,食禄万石、实俸四千石的丞相,除了能拿到二千石的麦粉作为‘禄’,价值二千石粟的六万钱作为‘俸’,还能分别得到各十二万钱的‘赏’‘赐’。
六万的俸钱,十二万的赏钱,再加十二万的赐钱,这才有的总共三十万钱。
往下也一样。
到最低一级的百石,也同样是五十石麦粉作为‘禄’,价值五十石粟的一千五百钱作为‘俸’。
另外,还有三千钱的‘赏’,三千钱的‘赐’——加到一起,总共到手七千五百钱。
按照这个操作模式,官员们显然是能无比直观、清晰的明白:自己拿到的粮食,为什么会从粟变成麦粉;
自己拿到的钱,多出的部分是什么,谁发的、为什么要发。
也只有这样的操作模式,才能最大限度达成此番,刘荣自掏腰包给天下官员加薪的核心诉求。
这样一封明确自己意图,并戳破外朝‘险恶用心’的诏书被拿出,窦婴当即心下了然:当今刘荣,还真没那么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