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谕: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别居另册,以为,有别之民也……”
“又置陵邑之制,广迁关东地方豪强、二千石不能治者于陵邑,以实关中、以固国本。”
“——太祖高皇帝七年,又孝惠皇帝八年、吕太后八年;”
“凡有汉二十五载,我汉家赖陵邑之制,而使关东无豪强之祸、地方无宗族之患。”
···
“及至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却为陈平、周勃等老臣掣肘,更齐悼惠王诸子虎视眈眈、居心叵测于关东。”
“为得保宗庙,太宗皇帝不得已,先废山泽之禁,后除盐铁官营,更许民私铸铜钱。”
“——世人皆曰: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凡诸夏之民,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又太宗皇帝行仁德之政,使民得其食、其衣,贾得其产、其利;”
“如是二十七年,天下百废俱兴,工、商之民,皆犹如鱼得水。”
“然此间之弊如何,天下百姓民不知,公侯贵戚不顾,公卿百官知而不敢言。”
“便是孙儿,亦不敢以逆耳忠言,而有伤太宗孝文皇帝之遗德……”
如是一番话,不单是让窦老太后陷入了沉思,也同样让刘荣,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沉默之中。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华夏封建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开创者,即‘文景’二字的‘文’。
而太宗孝文皇帝在位年间,华夏文明的状态,完全用‘宽松”二字来彻底概括。
宗亲诸侯?
——只要不举兵谋反,随便你!
什么开矿铸钱、冶铁,什么开海煮盐——哪怕摆明一副要造反的模样,长安朝堂对你的宽容,也能一直维持到你正式扯旗的那一天。
底层农户?
那就更不用说了。
没吃的了,那就上山打猎——太宗皇帝赏你饱腹!
没柴烧了,那就上山伐木——太宗皇帝赐你温暖!
甚至于,没钱花了,太宗皇帝也赐你富足——随便熔点铜器,大概浇铸成钱样儿,伱就有钱花了!
尤其真正关乎底层百姓切实利益的税、赋,更是成为了文景之治最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在位二十七年,其中有足足十三年,完全免除了全天下人的农税!
剩下十四年当中,也有足足十一年农税减半,只行三十取一的超低税率!
便是以十五取一的法定税率,完整收取农税的那三年,也完全是为了避免天下人习以为常,真把太宗孝文皇帝仁慈的农税三十取一,当成是‘本就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