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颓当方才,那番关于匈奴单于说十个孙卯、百个孙卯如何如何的说辞,确实有些夸张。
但刘荣对十个孙卯、百个孙卯战死的推断,却是没有哪怕半点夸张成分。
——北地都尉孙卯,职务是北地郡尉,兼领北地都尉!
之所以有这种郡尉领都尉的状况,是由于当年,孙卯担任郡尉之时,北地郡就只有一部都尉。
而且这部都尉还没有主将!
于是,作为一郡军事长官——尤其还是边郡军事一把手的郡尉孙卯,便不得不肩负起麾下唯一一部都尉:北地都尉的指挥调度。
这种情况,即便放在如今汉室,其实也并不算少见。
就好比现在,程不识任北地郡守,主北地吏治;
但程不识这个北地郡守,并没有配备主官军务的郡尉。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程不识如今是北地郡守兼北地郡尉,实际权力更像是封疆大吏,而非一郡主官。
李广也一样——顶着个雁门郡守的职务,才履任三年不到,就已经撇开自己的郡尉,带着兵马和匈奴人打了大大小小几十仗!
可怜那位五大三粗的雁门郡尉,整日整日伏案处理政务,曾经引以为傲的精妙剑法,都快赶不上这几年批复政务,所练出来的那一手好字了……
类似这样的状况还有很多,不单是程不识、李广这两个个例,也不是刘荣这一朝才有的事。
自有汉以来,汉家便饱受官员稀缺之苦;
再加上北方边墙情况特殊,边郡官员军阵一把抓,即是现实需求,往往也是无奈之举。
——郡守、郡尉,朝堂能派来一个像样的,就已经不错啦
没看到关东东南沿海那些郡县,有些地方连县令都大字不识一个嘛……
比起程不识、李广这种郡守兼郡尉的猛人,孙卯仅仅只是郡尉兼都尉——军区司令兼军长,无疑只是边郡的常规操作。
不料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常规操作,却让汉家在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出现了有汉五十年来,于汉匈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
——比二千石的郡尉,一郡军务一把手、行政二把手,就这么没了。
连带着五千能征善战,于北墙戍边多年的彪悍之卒也被一战全歼,连种子都没能留下。
若非后来,有韩颓当这样从草原南下降汉的降将,从匈奴人的角度讲述当年的事,汉家甚至至今都无从得知:当年的朝那塞,究竟发生了什么……
“做了边将,程不识志气倒是涨了不少。”
“怕就怕过几年,朕要用他程不识的时候,他却被今日的誓言缚住手脚。”
“甚至于今日之誓言,成为他程不识毕生的遗憾,亦未可知?”
刘荣带着闲聊口吻的话语,也引得韩颓当一阵点头附和不止。
程不识,是韩颓当仅有的几位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