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中小企业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
这也不奇怪,毕竟中小企业如果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环境是这样,贺延菲这个中小企业司司长,自然压力也就愈发大了。
就江云皓所了解的情况,自从下半年开始,她已经连续几个月去地方上考察、调研了。
当然了,中小企业司不是自己分管的部门,所以之前江云皓也就没太多过问。
此时听他突然提到了这一茬,贺延菲心中多少有些疑惑。
不过,她是知道江云皓能力的。
自己如果能得到他的一些提点,工作上一定能够更有起色。
于是贺延菲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嗯,是去东三省看了看。不过,三个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都不太理想。”
贺延菲这话,江云皓也是一点不意外。
东三省的中小企业发展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复杂因素。
首先在产业结构上,东三省就存在一些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东三省曾是华夏重工业的重要基地。
但随着八十年代起,全国经济结构开始转型,重工业逐渐面临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等问题。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三省在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也导致当地的中小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机会较少。
另外,东三省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不好,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虽然有些主观,但客观上也反映出了东三省在投资环境方面的一些不足。
像行政审批繁琐、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事例,在这片土地上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投资热情和信心。
同时由于当地经济增速不足,以及市场需求的缺乏,东三省的中小企业在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地理问题。
东三省地处华夏东北部,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使得企业在物流、运输等方面面临较高成本。
虽说近年来东三省的交通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拓展。
总之,贺延菲对于自己的东三省之行有些失望,这也在江云皓的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