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就是重新规划对读书人包括当官的在内的免税政策,毕竟整体的税都降低了,读书的成本也在不断的降低,优待归优待么,总要有限制。
此外还有针对权贵大户的一系列的税法,譬如王言搞出了房产税、遗产税,还有许多高端产品的附加税等等。甚至还针对勋贵、皇族,想要袭爵要花多少银子之类的,这个没被否定,但是也没通过,王言真是挨了不少的骂。
还有挨骂更多的,因为王言提出要大规模的削减宗室开支,对老朱家的后代子孙进行限制。这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养着宗室的开支比嘉靖花的都多。这笔银子搞出来,大明的财政情况还能更加的好不少。
如此情况,他不挨骂就怪了。也就是王言现在战绩彪悍,威名远扬,否则宗室说不得都得出几个要来弄死他的。只不过害怕被抄家,而后发配到东北、草原去干活干到死,都清醒了,也就是骂几句而已。
宗室也复杂,有的人是巨富,他们是不看重这点儿钱的。同时他们也一定早都在之前的清田查口、翻旧案、收清洁费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被王言收拾过,所以他们是无所谓的。
反倒是那些混的不好的宗室,实实在在靠着这些银子过日子呢。只不过是这样的群体有些多了,毕竟也不是叫宗室就能巨富,叫个人就能成事儿么。
如此再加上中间的各种贪污,这个多拿,那个多占的,宗室那么多的人,好大一笔银子也就这么出去了……
所以他们的反对也是很激烈的,还没说通不通过呢,就已经大闹了起来。
对这件事,嘉靖是无所谓的,他连亲儿子都不太关注了,别说那些亲戚了。但是他不耐烦这些亲戚们的吵闹,不喜欢这些人的对抗。
而徐阶等人就纯坏,王言把奏疏递上去,徐阶等人直接全票通过了,同时还一致表示既然是王言提出来的,这件事就由王言主持。
经过了沟通,司礼监也批了红,这事情也就落到了王言的头上……
对此王言也没什么抗拒,无外乎就是开会的时候又骂了一顿徐阶,而后就踏踏实实的对宗室动手了。
不给人家钱,那当然就要给他们一个赚钱的营生。王言不管那么多,又开了扩大会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决定允许宗室经商、科举、当兵,开了老大的口子,让他们自己发展。
不配合仍旧还要闹事儿的,那就不好意思了,北方很欢迎他们……
三年时间,整个大明完成了一次清田查口,土地和人口直接增长了三成多。重新确定的税法,也通行天下,大明运转正常,并又一次的释放出了巨大的活力。
主要原因当然是给大明的全部百姓都减负了,都有了更多的可能,自然而然的也就开始正向的运转起来。
在这期间,王言除了做了这些事情以外,真的出了一本书,总结了他的治政、治军的道理,主要讲述了财货流转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搞创新,搞发明,研究出更多的新鲜东西。
他的举例也很简单,那就是土豆、地瓜、玉米等作物,经过了这么久的研究培育,产量已经上来了,将将超过了本土作物的产量。每年都在创造新的亩产纪录,甚至就连嘉靖都十分的关心。每年到了收获的时候,都要过问一下。
此外就是过去的十年间,大明涌现出来的许多新奇事物。并同时对其他的一些思想,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就此开启了学术论战。
为此,他终于奏请皇帝,开设了大明时政的报纸,在上面专门跟天下的各种大儒搞辩论,更进一步的助推思想碰撞与发展。
还是在这期间,接替王言总督蓟辽,总领战事并经略辽东的胡宗宪,跟戚继光继续良好配合,稳步推进,不仅将鞑靼的政权给打崩了,瓦剌也给打跑了去,草原、漠北,全都太平了。
西南的土司们也被锤了一顿,老老实实的听大明的号令,接受大明派遣更多的官员,听从这些官员的命令。不听话是真死人。
日本那边更是没什么动静,甚至还没用海军出手呢,这么多年过来就已经被大明的海商们祸害惨了。
目前看起来,万历的三大征已经解决了……
然而已经算是长成了的小万历,并不了解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