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这段时日是各地大员回朝续职的日子,很多重量级的大员也纷纷写信上书。
长安此刻有三大势力,一个是将军府系,以戏忠赵云等人为代表。他们属于郭嘉的嫡系人马。第二个是官府系,以诸葛亮为代表,他们代表着长安周边的官府。在刘协没死的时候,名义上还是汉朝的官员。第三个就是外地系,以徐庶张昭田丰等人为主,他们代表了外地的力量。
这三大势力以将军府系最为庞大,戏忠也是劝说郭嘉登基的主要力量。
如今更是趁着四方大员都来京续职的时机逼迫郭嘉登基。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郭嘉却给了他们一个避而不见。
这也是自然。
当皇帝也不能吃相太难看了。
至少要推让三次,这才勉强为之。
郭嘉是个要面子的主,自然也会拿拿架子。
只是让群臣没有料到的是,众人连连劝了好几次,郭嘉却一直没有接茬。
众人无不郁闷。
差不多就得了,不要太较真了。
貌似这位主公不按套路出牌。
戏忠等人又耐心劝慰了几次,却一直泥牛入海没有动静。
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郭嘉似乎不太想登基做皇帝。
如此一来,众人忍不住慌了。
郭嘉若是不当皇帝,他们的前程怎么办?
戏忠等人着急,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无奈郭嘉就是一个不露面,让他们十分的郁闷。
不得已,戏忠只得求助于新近重臣诸葛亮。
其实对于这个年轻人,开始的时候戏忠是不怎么看好的。
卧龙虽然名气很大,但也没有什么执政的经验,与其把长安这种战略要地交给他,还不如交给其他经验丰富的大臣。
戏忠内心是倾向于好友徐庶的。
这些年冀州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番薯这种高产作物没有到来的时候,冀州成为了整个北方的粮仓。
徐庶功不可没。
但是诸葛亮是个人才,短短的一两年就把长安整治的井井有条,比之贾诩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算是徐庶来了,也未必比他做的更好。
再加上诸葛亮是个聪明人,懂得分寸,对他们这些老人十分的敬重,戏忠也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