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时候,她一个律师朋友,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认识了姜若宁,朋友是律所的合伙人,比姜若宁年长几岁,工作稳定出色,年收入不菲,人长得又漂亮高挑,最重要的是,和姜若宁一个小区,其实在来她家吃饭之前,朋友已经注意到姜若宁两个多月了,知道她们认识,知道那天聚餐姜若宁会过来,朋友宛如情窦初开的小女孩,说两句脸都红了。
朋友上一段感情是刚入行的时候,交往一年左右,家里人都知道她喜欢女孩子,并且也支持。
客观来说,朋友满足了姜若宁的所有条件。
距离近,可以随时照顾得到,工作方面,朋友还可以辅助姜若宁,至于性格,姜若宁性子直,朋友也是开导型恋人,最重要的是,朋友家里人很支持,那天姜若宁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可以试试接触。
后来再见面,周满才知道,两人也只是接触了两个礼拜。
问其原因。
姜若宁也答不上来个所以然。
她那天坐在小区里的石凳子上,百无聊赖的伸长腿,随意晃动,说出口的话很颓然:“小满姐,你说我是不是就不适合谈恋爱?”
“怎么会?”她安慰姜若宁:“你可能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姜若宁垮下肩膀:“没有合适的人,什么是合适呢?我觉得邹律师就很合适啊,她人那么漂亮,性格那么好。”
她问姜若宁:“那你喜欢她吗?”
姜若宁想了下:“喜欢的。”
她看着姜若宁,并没吭声,她自己或许并不知道,但周满知道。
她看过姜若宁喜欢一个人的样子。
不是在意那些条件,不是在意合适。
而是那个人,就是那个人。
周满从不相信玄学,也不相信感觉,姜若宁自打时岁离开之后,从未提到过这个名字,也没提到过这个人,她记忆中的时岁,甚至都是模糊的,但每次,每次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总是说这不合适,那不合适,再细问原因,她后来坦白,不是身高就是身材要么就是相貌,姜若宁说:“我也不是觉得她们不好,但就是不来电。”
后来周满从她每一次的不合适里。
逐渐拼凑出一个人。
早就离开的人。
时岁。
姜若宁虽然没有那段记忆,甚至不记得时岁,但她潜意识里,还是会将所有遇到的人,和她记忆中不存在的人,做对比。
这个发现太神奇了。
因为在周满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一个人没有记忆,怎么还会拿那个人做对比。
可事实胜于雄辩。
姜若宁正在无意识的寻找一个熟悉的影子。
在每一个可能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