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江中文大学毕业的。”陈嘉尚笑道。
茜茜一句话,缓和了气氛。刘景也不激进了,陈嘉尚也不愤慨了。
“刘景,今天首映式的轰动,还有预售票房的奇迹,给我不少信心。我希望改革能得到嘉禾的支持,不知道你们的意思如何?”陈嘉尚神色郑重。
“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两点要求。”刘景心道一声来了,都是千年的狐狸,陈嘉尚叨叨这么多,目的不就是嘉禾。
“你说。”
刘景竖起两根手指,“第一,取消保护港产片的排外条款,全面拥抱内地影片。第二,接受中央政府的资助,并且允许政府的监督。”
陈嘉尚脸色都变了,两条要求乍看简单,但这是动摇金像奖的根基。
内地片、合拍片一年出产多少部,港台片一年才制作多少部。这条款要是放开,内地和合拍片会越来越多,彻底挤压港片生存空间。长此以往,金像奖哪还有港片。
中央资金若是进来,肯定要话语权,金像奖还有自主性吗?
“如果这样搞,金像奖和金鸡、百花、华表奖还有什么区别?这种改革,没有意义。”陈嘉尚当场拒绝。
刘景的确在图谋金像奖,内地的六大奖项,他没有办法染指。
但有嘉禾在手,陈嘉尚又是金像奖主席,他岂能不动心。
图谋并不是掌控,而是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改革。
如果顺利的话,以后他在金像奖上就会有优势,那么抽奖机会也会源源不断到手。
他和陈嘉尚的第一次交涉,以失败而告终。
刘景不急,机会多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能把童丽亚、曾漓放那么长时间,有的是耐心。
《画皮》五天破一亿的时候,陈嘉尚联系刘景,提出“双轨制改革”的概念。
把最佳影片拆分成两个奖项,一个是最佳香江电影,要求纯港资≥60%,由香江导演和编剧主导。
另一个是最佳华语电影,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包括湾湾电影、合拍电影、内地电影等。
演技类的奖项,进行本土保护,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新人这三个奖项,至少保留三个席位给香江永久居民。
刘景表现兴趣缺缺,你把具体方案整出来,咱俩再合计吧。
《画皮》上映八天,票房破两亿,韩国观影人次近二百万。
陈嘉尚坐不住了,拿着详细方案直奔横店。
他这时候已经彻底意识到,搞定刘景,才能搞定嘉禾。绕开刘景做嘉禾的工作,徒劳而已。
因为这些天,他已经尝试了。
嘉禾董事会主席刘小丽同志很热情,开口就问是不是有新项目缺资金?缺多少?陈导的项目,嘉禾大力支持,缺多少给多少。
壕气逼人,陈嘉尚觉得自己不整个新项目,好像就对不起人似的。
说到金像奖改革,刘小丽同志更加热情,陈导真魄力,香江就需要你这样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