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省那边的房子就先留着,逢年过节都能用到。”
单位分的房子虽然舒服,但终究不是自己的,既然老婆孩子过来,还是得有自己的住处。
有房子,才能算真正地扎根。
至于钱,目前不用担心,这一年以来,最后的奖金加各种津贴,他这边估计都有小一千万的收入。
叮
手机的震动声音把郑旭的思绪拉回来。
许青舟获得诺奖,这段时间忙碌的可不仅仅是本人,连带着他们这些老部下都在新闻里边出现了几次。
不少以前没怎么联系的朋友都打电话过来。
好些他都懒得接。
但这次的不一样,是他能交心的朋友中的一位,田尚勇。
田尚勇说:“老郑,恭喜啊。”
郑旭笑了笑,无奈地说:“有啥好恭喜的,也不是我拿诺奖。”
“你可别谦虚了,我都在新闻里边看到你好几次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能有现在的成功不容易,说真的,论目光,我不如你。”
田尚勇有些唏嘘。
当初郑旭打算从中大辞职,加入许青舟的团队,他都还劝说过几回。
从老牌高校跑到一个新成立的研究所,一穷二白的。
好吧,也说不上穷,但最起码砸进去了三十多个亿。
但许青舟终究太年轻了。
他们好歹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得在一个二十四岁年轻人手底下打工。
但现在,他只想说真香。
诺奖得主啊,在这样的大佬手底下,绝对前途无量。
可别小看诺奖得主的分量,尤其是夏国本土的诺奖得主,只要愿意,国家,社会的经费肯定会使劲儿地往里砸。
作为核心人物的郑旭,同样不用担心经费问题。
而且,光是锂枝晶和电池的专利就可以给研究所带来上千亿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