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卢灿站在门口看对联,柯嘉逊也将目光移过去,轻咦一声,扭头问蒲华成,“刘克庄的手迹?这幅楹联翻刻时间不长,蒲叔,难不成贵府上还存着当年的原件?”
他问话的语气,都变得尊敬几分。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诗词名家,福建莆田人。
曾任龙图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南宋末期的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词风慷慨豪迈。在诗词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是《千家诗》的最初编选者,著有《后村长短句》等文集。
这幅宗祠楹联看起来很新,顶多三四年前翻刻,但翻刻后的笔力依然浑厚,以此推论,应该是对照原版楹联而制,所以柯嘉逊才有此问。
蒲华成笑容中有些骄傲,但还是有点遗憾的摆摆手,“不是!早先的那块,是老祖宗在蒲莱山立足时所刻。更早的那块,已经粉了。”
毕竟是木质楹联,马来的湿度大,木头粉化很正常。
卢灿几人各自惋惜两句,随着蒲华成进入蒲氏宗祠。这是一个单独的院落,门口的影壁上,雕着各种吉祥纹饰,中间为“孝、敬、肃、严”四个字。
绕过影壁,是东西厢房和正堂。
有两名老者在廊下晒太阳,见蒲华成带人进来,连忙起身。蒲华成笑着压压手,也给没卢灿介绍,估计是看守宗祠的不重要人物,径直领着大家进西厢房。
这间房应该是蒲家的“历史展览馆”,东面墙上挂着不少照片,黑白彩色都有,还有一些手绘肖像;西侧是一排玻璃立柜,摆放着一些卷轴、文书以及几件瓷器、金银器;厢房的中间是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及十来张靠椅,应该是蒲家重要族会所用。
“卢老板,柯少,你们歇会儿,我这就取……”
卢灿笑着摆摆手,示意对方随意,他自己的目光却落在东墙的那些照片上。东墙照片一共四排三十多张,最上面一排六张,全是双线勾描,还带有一点阿拉伯人的特征,应该就是宋朝到元代的那批蒲家先祖。接下来的一排,多数是碳素素描,间或黑白照,面孔已经完全汉化;第三排和第四排,全是照片,应该是从清末到现代的直系先人。
从这面墙上的照片的传承来判断,蒲家虽然遭遇元末明初两次诛族之祸,但核心苗裔并没有真正伤筋动骨。他们家族应该之前做过预案,毕竟,商人更懂得狡兔三窟的道理。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蒲家可能还真的存有一定数量宋元藏品!
就在卢灿胡思乱想之际,传来柯嘉逊的喊声,“维文,鉴定方面你是行家,你来!”
回身一看,会议桌上已经放着四幅卷轴,蒲建元正在搁置手套和放大镜。
“一起吧。”卢灿笑着抬手,转到会议桌西侧,当仁不让地站到鉴定主位。
蒲建元递来的第一件藏品,是一幅直径将近二十公分的手卷轴,让卢灿有点小惊讶,笑道,“复装?”
所谓复装,并非单纯的二次装裱,而是在原装裱的基础上进行套装。
之所以不拆除原装裱,大多是因为原装裱与画芯结合的太紧密,不易拆装;亦或者画芯附属的后拼接裱头裱尾太多,冒冒然重新装裱会破坏藏品的一体性,索性将原装套在新的装裱之中。
因此像这种复装正品艺术品,往往价值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