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托德是否怀有恶意,其实已经不重要——新加坡政府不可能不防备。
那么,柯嘉逊今天来的目的……并非问意见,更多的还是在后一句“你有没有兴趣”,也就是看中自己手中的资本——淡马锡或者新加坡政府,一定是通过即将举行的“分红大会”知道自己手中握有大量的闲散资金!
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如此!
捋顺思路后,卢灿脑海一片清明,这么好的发财机会,有什么理由不参与呢?
想到这,卢灿睁开眼睛,笑道,“谢谢柯哥为这件事跑一趟,这个项目,我很有兴趣!”
“你也看好托德的建议?”柯嘉逊似乎料到这一结果,微微一笑。
“当然!”卢灿将身体坐正,在条案上摊开双手,侃侃而谈。
“战后五六十年,电子产业的重心在美国,七十年代转移至东洋和欧洲,基于人工成本等因素,前几年亚洲东洋的电子产业正在向外动迁,韩城与新加坡是目前看来最合适的产业落户地。可以说,这是时代经济发展的走向,我们为什么不顺应它呢?”
后世很普遍的认知观点,可此时正身处时代大潮中,还真没人如此清晰的将电子产业全球发展路径,说得如此清楚。邱千健一副惊讶的模样,“可以啊,听你这么一说,貌似还真是这样!”
柯嘉逊应该已经接触过淡马锡投资有关于电子行业动态分析报告,倒不是很惊讶,笑着扬扬手,“阿灿,你既然看好电子产业……能说说,我们该怎么落实?”
潜意识中,柯嘉逊已经将卢灿划归到“我们”的圈子。
“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卢灿朝两人微微一笑,又开始掰手指。
“第一,我不太认同托德先生提到的组建一到两家电子产业核心技术工厂,也就是他所说的自动化系统或者集成电路系统组装工厂。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我们变成OEM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供应商。我的建议是,需要做好产业承接准备,做好商业服务,做好技术引领和储备……”
这句话,柯嘉逊没听懂,举手打断,“阿灿,能详细说说吗?”
卢灿揉了揉眉梢,嘿嘿一笑,“不好意思,最近接多了电话,习惯性不说人话。”
柯嘉逊和邱千健,哈哈大笑——商场上待人接物,可不就是不说人话吗?
“我的意思很简单,关于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它当成一个产业来看待,而不是一两家工厂。就如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淡马锡或者说新加坡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技术输出奖励政策,以产业园的模式,来吸引全球各地的电子生产、研究性企业的入驻。”
喏,这下清楚了,卢灿建议的是做电子产业园。这下,柯嘉逊开始揉额头,卢灿的建议,似乎要比淡马锡投资的计划,更宏大。
算了,自己也不是决策者,不用头疼,将他的建议原原本本告诉叔叔就行。
柯嘉逊再度抬头,“还有其它建议吗?譬如……我们自己就不用建厂?”
卢灿提高声量,放慢语速,“建啊,为什么不建?我只是不认同托德先生的投建一两家工厂的做法,但并没有否认建设工厂。”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电子产业园中,筹建一两家核心工厂,这不妨碍吸引其它资本或企业进入。而且,只有我们有自己的工厂或者研究中心,才能够逐渐消化国际最先进的电子产业技术,成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额,那就是筹建电子产业园和筹建电子工厂同步……柯嘉逊点点头,示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