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相宝2秘物炎宗TXT百度资源 > 第246章 张老家事(第2页)

第246章 张老家事(第2页)

八十五岁的老先生,能满脸笑容的从医院走出去,绝对是人生大幸事。

卢灿走在最后,心中感慨莫名,自己这只蝴蝶,两次煽动翅膀,终于将张老的命运逆转……但愿老人家从此无灾无难,仙寿永享!

快到一楼时,一位五十来岁黑瘦的中年人迎上来,“爸,贾主任他们来了,就在大厅。”

这位中年人是张老唯一的儿子,张泽宗张泽瑞的父亲张柳喜。

卢灿来京城几次都没有见到张柳喜,这算是第一次见面,在张泽宗介绍下,双方握了握手。

张柳喜双手紧握,“卢先生,感谢……谢谢你照顾我家阿宗。我养的孩子我知道,那就是个不争气的,要不是你带着,他哪有今天。”

卢灿微笑摇头,“哪里话,泽宗很能干的,我在京城这边多亏了他打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张老前后四房夫人,长房于1938抑郁病逝;二房是京韵大鼓艺人,1948年离异。

三房就是张柳喜的母亲,一直掌管张家财政大权,可是,建国后一夫一妻制,张老需要在三房和四房潘苏之间做出选择,最终,张老选择了潘苏奶奶。

1952年还发生三房王氏状告张老一事,在当时闹得轰轰烈烈。

王氏在离婚之后,一气之下,带着儿子远走石家庄。

张柳喜遂即在冀北成家立业,很少回京——这其中,有地理距离的因素,当然也少不了对张老当初选择的愤怒与抗议。

倒是张泽宗和张泽瑞,常年待在京城爷爷这边,潘苏奶奶待他俩,视如己出。

这次张老与潘奶奶回京,除了帮助卢家打理关系外,还有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立遗嘱,办理财产分割。潘奶奶再显大度,她同意了张老的分配方案——将津门老宅,也就是卢灿曾经居住的静园,划给张泽瑞;将后海胡同的四合院,给了张泽宗;而她的亲生女儿张传采,仅仅得到钱粮胡同中的一座小杂院。

这次立遗嘱,也让张家多年来的“内部矛盾”得以大大缓解——张老病重,张柳喜主动探望。

张家的家事,卢灿是外人,不好介入也不想介入,笑着问道,“您说的哪位贾主任?”

“文管委的贾蓝坡主任来探视,听我说老爷子出院,没上来,在大厅等着呢。”

张柳喜口中的贾蓝坡,卢灿知道,中国著名考古专家,学者,三十年代周口店遗址后期挖掘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任中国文管会副主任、中科院院士。

这也是个奇人。

这位老先生,只有中学毕业,学历很低,年轻时在中国地质研究所做学徒帮工。恰逢裴文中老先生发掘周口店猿人遗址获得重大突破——发掘出第一件完整“北京人头盖骨”,研究所决定扩大挖掘团队规模,于是,贾蓝坡以“练习生”的身份,加入挖掘小组,当时他年仅二十二岁。

他追随在考古学家裴文中,以及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身边,勤学多问,四年时间,竟然从练习生到练习员,再到技佐、技士、技正——这是清末民初技术工种的分类品级,弯弯依然存在,技正约等同于现在的工程师。

1935年,裴文中教授因为赴法留学,周口店遗址后期挖掘工作交给贾蓝坡负责。

当时,贾蓝坡仅有二十七岁。

贾蓝坡接手后,周口店遗址挖掘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井井有条,并于隔年,再度取得重大突破——连续挖出三件较为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轰动一时。

贾蓝坡也因此名震文博圈,时年二十八岁。

让人非常遗憾的是,裴文中以及贾蓝坡等老一辈,辛苦发掘的五件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以及一百多件骨骼化石,竟然在抗战中后期,离奇失踪。

有关这起失踪案,流言颇多,有毁于战火说,有沉船说,有流于东洋民间说,有埋在地下说,有美国说……不一而足。多年来,有不少组织曾经寻查过,但最终都杳无音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