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鸡蛋能赚五厘钱,我常常提着鸡蛋穿梭在大街小巷,还得提防鸡蛋被打碎。”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个做茶叶生意的姐夫。
我发现卖茶叶的利润要远远大于卖鸡蛋,而且茶叶容易携带又没有打碎的风险。
就这样,我更弦易辙,卖起了茶叶。
开始的时候,同所有的茶贩一样,我们都是摆地摊卖茶叶。
但是不同的是,我处处留心,总是能先行一步,把自家茶叶抬高一个层次。
别人摆一个编织袋,我就摆两三个编织袋。
而在选择心理的影响下,顾客便容易被我的摊位吸引过来。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茶贩开始用报纸包茶。
我便做了市场调研,发现用塑料袋装茶,能防潮防虫,更受顾客欢迎。
其他茶贩换用塑料袋时,我又换用铁桶装茶,总是快人一步。
到最后,其他人还在路边摆摊时,我已经买了三轮,摆在三轮上面卖。
就这样,我的茶叶总是比别人的卖得好。
两年后,信城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
并投巨资建设了幸福路茶叶市场。
当时,茶叶市场规定的商铺房租为一个月五百元,加上税收和水电费以及其他各项费用。
若要维持这样一个市场,一年差不多得一万元。
而当时的一万元是笔大钱,所以在大风险面前,习惯了摆地摊经营的茶商们,没一个人敢进驻市场。
而这时候的我,凭借着三年的勤劳,已经积攒了一万多元钱。
拥有了进驻市场的资本,但是如果经营不善,那我三年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我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茶庄的消费群体要高于地摊,利润会更丰厚。
就这样,我选择进驻市场,成了信城茶叶市场最年轻的茶庄老板。
而事实证明,我的这一选择是相当正确的。
“茶庄的经营甚至好得超过了我的想象。”
生意虽好,却也是十分辛苦的。
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信誉,在谷雨前的采茶时节,我常常深夜两三点就起床到五十公里外的大山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