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开始的阶段,其传播的比较缓慢。
究其原因,在于那时候你们人民生活还算比较顺心。
你们汉朝的百姓至少还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大一统时代。
并不是很需要佛教“六道轮回”的理念来拯救他们自身的心灵。
你们中国佛教真正发展迅猛的时期,是在两汉之后长期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那个战火频仍的年代,本土的两大学说逐渐式微,使佛教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学说。
这两大学说,一是儒学。
魏晋南北朝常年的战争动荡,社会秩序崩坏,已无法让民众再相信儒学所说的君臣等级的社会架构。
虽然统治者大多还是尊崇儒学以维护统治。
但底层民众大部分却不再认为儒学能把他们从那时的战火中拯救出来。
其二是道教。
当时的道教,因为东汉末年张角的太平道起义和“三张”的五斗米道起义等一系列的道教反抗活动。
而受到了统治者的严厉打击,这促使道教进行了变革,从而更迎合统治阶级的需求。
改革后的道教将此前利用道教起义的民众都归为“群愚”。
要“犯无轻重,致之大辟(死刑)”,与群众进行了彻底地割裂,这也让不少信众放弃了这时的道教。
而当时还有一种学说在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
那就是从曹魏时期开始兴起的玄学。
特别在两晋时期,士族门阀已经把“谈玄”发展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爱好清谈的他们在那时崇尚玄学的虚无缥缈,并且乐于接受抽象的哲理观念。
这时佛教发达的思辨逻辑正好对上了玄学家崇尚的发展方向。
二者一拍即合,当时东晋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许多名士也渐渐学习并在公共场合谈起了佛理。
有当时的这些大流量名人“直播带货”,这无疑又大大增强了佛教的影响力。
我听到这里,被拉哈尔教授丰厚的佛学文化积淀感到折服。
拉哈尔教授,端起咖啡杯,轻轻喝了一小口咖啡,继续讲述:
社会动荡是宗教生长最好的土壤,在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在中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据当时记载,北魏时的寺院达到了有3万所之多,僧尼足有20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