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统一北方之后,察觉到少数民族在很多方面落后于汉族。
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他决定迁都洛城。
在还未迁都之前,孝文帝就曾在山西大同开凿云冈石窟。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行佛法,孝文帝就下令在洛城开凿一个新的佛窟,这就是龙鼎石窟。
龙鼎石窟不单单承载了北魏的佛教历史,在此之后,又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的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尤其是在唐朝,龙鼎石窟迎来了第二次的开凿高潮。
到了唐朝,对中国佛教来说,最为着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唐太宗派遣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
可以说,随着唐朝的兴盛,佛教在中国又一次兴盛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为北魏的灭亡而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龙鼎石窟又一次迎来了开窟造像的高峰。
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为了能够更好统治天下,让群臣百姓接受一个女皇帝的诞生。
武则天更是不遗余力的在民间推行佛教。
武则天特别迷信弥勒,所以她在龙鼎石窟广造弥勒佛。
千佛洞、惠暕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要说这里艺术价值最高的大佛,那就是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
这座大佛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下令并监督开凿的,武则天还曾为开凿此佛像捐出“脂粉钱两万贯”。
更有传说,这座卢舍那佛被赋予的女性形象,就是以武则天为原型。
武则天在位时期还发明了一个专有的字:‘曌’。
这个汉字,上面是日月俩字,在中国代表太阳和月亮。
下面是个空字,综合寓意就是“日月同辉,光明普照”的意思,暗示她就是当时的救世主。
但是在武则天退位以后,龙鼎石窟的开凿高潮也就过去。
虽然之后仍然有佛窟被建造,但再也不复曾经的繁盛场景。
经过四百年的苦心营造,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
龙鼎石窟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
卡吉娜一边听我细致讲解,一边结合我的讲解,欣赏着夜色中的辉煌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