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放心,我能应付,他们那点伎俩用不着我费心。况且,他们冒头越是欢实的想对付我,越好。”怎么会不好?刘挽背后靠的是刘彻,刘彻一个当爹的人,哪怕未必尽为父的责任,别忘了借此良机可以铲除异己。
大汉朝建国几十年,说来有多少人家发扬光大,不受朝廷管束?
但凡朝廷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怕是刘彻都不会想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来。
朝廷是朝廷,朝廷之外有多少的小朝廷,又有多少人不受制于大汉朝,各自都有数。
刘彻以推恩令对付诸侯,因诸侯是最大的出头鸟,但并不代表对付好了诸侯,大汉朝既无忧。
平阳长公主可以跟刘挽争权争利,然一但触及刘彻,那关系的将是整个大汉朝,平阳长公主自然得坚定不移的站在刘彻那一边。
但凡刘彻出了半点差池,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包括平阳长公主。
谋杀太后的话,有人张口既来,那冲的何止是刘挽,分明是刘彻。
“有用得上姑姑的时候,我定不会同姑姑客气,眼下确实没有那个必要。”刘挽须得将话挑明的说,外患起,能少一个敌人是好事。平阳长公主一再示好,她再不想让平阳长公主插手,也不得不摆正姿态。
无论刘挽是当真有法子自行解决问题,亦或者单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明面上刘挽给足平阳长公主面子,平阳长公主也是不能挑出毛病的。
刘挽急赶慢赶,自王娡薨逝的消息,送到朔方,刘挽再回来,过去都将近一个月,若非刘彻下令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王娡怕是已然下葬。
说来若是在王娡下葬后再闹出王娡之死另有内情的事,怕是刘挽想推动事情闹大都不可能。修成子仲在城门前的一堵,有人盘算的是用舆论让刘挽陷入其中,饶是刘彻再想偏袒,没有证据证明刘挽的清白,刘挽必受天下非议。
要想操纵舆论,他们都挺擅长。
不巧,刘挽也擅长。
比起自证,刘挽必须是借题发挥。
没有证据证明刘挽杀害王娡,刘挽也不打算让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她的身上,反而当机立断的把事情定论,王娡之死有蹊跷。至于为何有蹊跷,话不是刘挽说的,是修成子仲说的,谁要是有意见,问他去。
王娡尚未下葬,不管有多少问题,有一样可以确定,想查,尸体在总能查得出来。
刘挽的视线落在王娡的灵柩上,她现在比较想知道的是,王娡之死到底有没有问题。
问平阳长公主不成,卫子夫忙着宫中事务,连刘据都被交到卫长公主和刘嘉手里。
姐妹相互交换眼神之后,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郑重。
刘挽刚回来即出事,对方是来者不善。
刘挽将事情六大,让廷尉府卷进来,张汤最后能不能查出什么,谁也不敢保证。
修成君金俗和修成子仲都被刘彻交给张汤带下去了。私底下,趁平阳长公主、南宫长公主、隆虑长公主不在的那会儿,卫长公主道:“祖母故去时,我们都守在祖母的身边,祖母确实是寿终正寝。太医当时号过脉的。”
可不是嘛,谁能想到那么多人送走的王娡,竟然会在停灵一个月后闹出事。
刘挽所害?
刘挽为何要害王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