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朔方传来不安宁的消息后再择贤能不可?”刘彻有理有据的反驳,众臣哑然。
对啊,如果刘挽和卫青闹出乱子,确实可以请求派人前去接替,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朔方没有任何不好的消息传来,不安分的匈奴人该杀的杀了,剩下的那些别管是不是真心归附,至少人家没有闹事。
这种时候想派人去接手,明摆着刘彻不乐意。所以,刘彻又打算在朔方搞啥?
是的,大汉的臣子们都觉得刘彻想搞事,尤其是放出刘挽,无一不在向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昭示,刘彻有所图谋。
刘挽?啥时候她代表了刘彻的蠢蠢欲动?
第章行走的诱饵
当着刘彻的面,他们信不过刘挽依然没有办法按住刘彻,必须给朔方派上他们认为可靠的人去。
与其为了不确定的事情和刘彻闹翻,不如暗里派人前去摸清楚情况,捉到把柄后行事。
而朔方城内,刘挽在解决外患之下,已然开展了安内之策。
除去部分不安定匈奴的人外,大多数的匈奴人是想安居乐业的。
刘挽一来即收拾匈奴那些不服,伺机而动对付大汉的人,谁都知道刘挽不好惹,但凡不是个个都不怕死,心存必死之心的人,都懂得在她手底下须小心,不能乱来。
震慑有时候就这样用的,刘挽要的是匈奴人不敢轻举妄动,接下来,她自有办法笼络人。
登记造册之后,刘挽将匈奴打散于朔方城各地,几万人凑在一起,没事儿也可能会被他们闹出事儿,这种情况下要想他们不成势,须得将他们都打散。
随后给他们分田分地,原本属于他们的牛羊一律还回,接着既给他们立好规矩,不管他们当不当回事,每天让人提醒他们哪些事能干,哪些事儿不能干,不信邪的代价也讲清楚,谁要是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只管来。
总的来说,刘挽并不过多的为难匈奴人,只要他们安分,一切日子都可以按他们从前的来过。
与之相比的是被卫青出去一趟杀了一圈带回来的人,正好,建朔方城需要苦力,几千人都是少的,须得想办法弄来更多的人。
这一点刘挽不置可否,城要建,想靠俘虏不成,不如花钱请人。
对于刘挽来说,能用钱来解决的事儿都不算事儿。
钱她或许没有多少,盐她是不缺的。
有了盐,想让人干活儿会很难吗?
有了盐,再配上咸菜和相较不错的伙食,安人心,不让他们闹腾又会很难吗?
卫青负责守卫朔方城,三不五时的出去巡视一番,找找看有没有漏下的匈奴人,和一众将士论及接下来他们到底如何对付匈奴来袭,有人对刘挽管朔方城的事表示怀疑,卫青一律不提。
开玩笑,刘挽到现在为止把人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人再闹事,城也建得飞快,这要都还觉得刘挽事情干得不成,谁要是敢说自己能干得比刘挽好,来呗。
卫青见证刘挽用盐来拉拢人心,人手一斤的盐发下去,提醒他们好好干活,守规矩,盐不会缺。并且设立售盐处,将盐堆在门口让人看清楚大汉是不是真的不缺钱。
至于盐价,只要不是懒得不动的人,都不会说买不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