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是这样啊!
除非刘挽另有所图。
思量刘挽在事情闹大之后将会失去的一切,再比照眼下刘挽拥有的一切,有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但是,在此之前,桑弘羊依然在想,刘挽舍得吗?她怎么可能会舍得。
育天下人才,收拢人心,这一切多么让人心动?
尤其刘挽的弟弟是大汉的太子。得有才之人,有人心,刘据的位置岂不是更稳?
第章以身谋国
不,不!
比起收拢人心,以为可以稳定地位,实则不然。
在他们面前高高在上的皇帝才是决定一切关键。
从前,刘挽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违背刘彻意愿的事,以后也断然不会。
况且,连盐利和酒利刘挽都能毫不犹豫的交出来,怎么可能会握着藏书楼和安容处不放。桑弘羊想起有人曾提过,当年在设立安容处的时候,刘挽打的正是朝廷的名义。
几位大汉的公主执掌安容处的事宜,一切其实都是刘彻默许。据说当年在刘挽设安容处时,朝中的大臣都想抢掌安容处的权利,只不过是没抢到,多年来刘挽把权利交给旁人,饶是在各地都设下安容处,也没让朝廷官员有插手的机会。
所以,随着打主意的人不敢再打,不得不放弃,渐渐的很多人都把回事儿给忘了。
安容处虽然是刘挽出钱让人撑起的,但其实打从一开始刘挽已然想好将来要归于朝廷接手的。那么,藏书楼也一定是同样的性质。无非是由刘挽打开局面,随后这一切影响力极大的产业,都将归于朝廷,都会在刘彻的名下。
想清楚这一点后的桑弘羊此时在刘挽的注视之下,将身子躬得更深,对刘挽由衷生出佩服。
“你该回答我父皇的问题了,你认为现在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刘挽确实是这样的盘算,只是看破的人,并不代表懂得往后的事情到底该怎么来做才会更好。
“是不是可以顺势立下规矩?往后,关乎民生国本诸事,皆归于朝廷掌控?”桑弘羊明白刘挽和刘彻的盘算后,有一些想法再一次冒出。
刘挽是个生财有道的人,这些年大汉最挣钱的产业都在刘挽手里。
如果是之前,桑弘羊一定认为刘挽和世间的所有人都一样,有钱既挥霍,可劲的建造宫殿,或者打造各种各样的首饰。
但是,桑弘羊既然对钱财之事有兴趣,成为刘彻的近臣,怎么能不查查近些年大汉的支出,以及大汉的收益。
然后,桑弘羊有幸翻阅国库的账本,才发现,国库的收益每年都在减少,真正支撑大汉出征匈奴,让刘彻有钱修宫殿的人是刘挽。
换而言之,刘挽挣来的钱不少,几乎都用在出征匈奴,刘彻的挥霍上。
怪不得多少年来刘彻不管怎么打匈奴都没有人反对,没有人说费钱,敢情那钱花的根本不是国库的,不出国库支出,谁管刘彻怎么花?
桑弘羊接着想找找刘挽多年来挣了多少钱,可是那都是私账,虽然刘挽是往刘彻这儿送了一份不假,并不代表刘彻愿意把账本给到桑弘羊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