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邦在平定七王之乱后,曾与众臣斩白马盟约,“非异姓王,天下共击之。”刘彻但凡不想让卫青死,都不可能给卫青封王。
无封可封的卫青,依然是大将军,节制天下兵马,刘彻同样想用卫青,那怎么办?挑毛病。卫青身上挑不了,可以往别人的身上挑。
功过相抵,无伤大雅的过,何尝不是让高高在上的皇帝心下稍安?
卫子夫望向刘挽问:“果真不会有事儿?”
“一定不会。舅舅是执掌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了,至于此,父皇无法再给舅舅封赏,可是舅舅的功劳摆在那儿,不封如何激励天下将士,如何让无数将士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舅舅日子不好过,父皇何尝不左右为难。接下来得看表哥了。”平衡,有了另一个同样光芒万丈的人,何愁没有人压得住卫青。刘挽身处于刘彻的位置想了想,感慨自家舅舅的不容易,但刘挽也知道,如果刘彻对卫青能够多几分信任,或许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
然,将希望寄托在刘彻身上何必呢?
刘彻要寻可以将卫青的功劳削减的事情,很多事刘彻不会一开始去做,底下的臣子无法猜测到刘彻的心思,以为卫家如今荣宠十足,不会有任何问题。偏,刘挽要在这个时候揪着卫家的错处无限放大。
是的,放大。小事闹大。
刘嘉在一旁插嘴道:“表哥和舅舅有区别吗?”
“自然有区别。表哥姓霍,舅舅姓卫。”
哪怕在霍去病心里,卫青如同父亲一般,在世人的眼里,他们可以是一家,也可以不是。
“舅舅一心为父皇,依然”刘嘉有些话待要脱口而出,好在最后想起不可以说,硬生生咽回去。
卫长公主无奈道:“你吃你的。”
少说话,多吃东西吧。吃都堵不住刘嘉的嘴。
“我去未央宫了。”刘挽确定卫子夫不难过,心里的大石放下,她得去未央宫找找刘彻有没有得些好书。
卫长公主叮嘱道:“父皇叮嘱你少劳累,说是你的兵交给表哥练。”
刘挽啊的一声回过头问:“表哥有空?”
“父皇说表哥比你得闲。”霍去病专心一件事,刘挽呢?
“甚好。”刘挽乐得把事情交出去,其实这一年的,刘挽把不少事都交出去了,接下来刘挽要做的也并不是要把事情继续揽在身上,而是把她想做,原本认为可以放一放事挑起头。
挑头,种下的是种子,她希望种子可以生根发芽。
刘挽到未央宫的时候,刘彻在上朝呢,刘挽进入宣室,自觉的翻起书来,挑着看这两年有没有人给刘彻送几本新书,扫了一圈没有新发现,刘挽又挑出《吕氏春秋》仔细看起来,是有人注释过的。宫内有五经博士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刘挽可以见到他们心血所写的注释。读同样的一本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挽挺喜欢看注释的。
将近午时刘彻上朝才回来,身后跟着不少的官员,刘挽听见有人提道:“敢问陛下,卫时公子当如何处置?”
哦豁,刘挽翻了一页纸,刘彻的声音透着不悦的道:“你一个京兆府尹,审案问案的事竟然问到朕的头上。你若如此无能,朕另择贤才。”
继续往前走的刘彻在路过书架的时候,注意到层层书架里坐在最里头晒着窗前的太阳安静看书的刘挽。
隔了一段距离的臣子一看刘彻停下,连忙也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