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肯定是花了更实在,不管是铜元和银币,都不当吃不当喝,没有物资实在。
这一部分钱主要是买了粮食。
之前路上的日常补给,花的是朱开山送回来的银元。
系统给朱传文的低保,也就留了下来,现在刚好洗白。
加上一些系统给的物资,各种粮食、肉食、糕点、酒水。
大致跟一辆马车的价值倒也相当。
“传文,这都哪里买的啊,我还以为就只能买一些粮食和煎饼的。”
朱传文带回来这么多东西,对一家子来说都是一个惊喜,尤其是担负一家子的朱魏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魏氏其实只是一个优秀一点的农村妇女。
没有出过远门,没有长途迁徙的经验,其实挺担心,一家子吃不好住不好的。
一路上看着很坚强,淡定的做着各种安排,大部分都是在强撑。
完全就是一个为母则刚的表现。
“也不能只是吃一些煎饼,趁着这几天,可以停下修整,咱们也吃点好的。不然到了船上,海上有风浪,会比马车更颠簸,到时候也不一定吃的下。”
虽然朱魏氏没有追问朱传文为什么把钱给花光,朱传文还是解释了一下。
就算出门之后,朱魏氏基本上把话语权都交给了自己,但是尊重还是要有的。
做好了各种准备之后,老朱家就是在港口等风来。
也不是老朱家一家着急,大部分人的物资准备,还不如老朱家。
比老朱家表现的更为着急。
就是有大户施粥,大户家底也不是无线。
供应上千号吃饭,就是大户在这种灾年,也承担不起太长时间。
迟迟没有风来,在这个年代,就开始搞起来了封建迷信。
在大户的牵头之下,港口这边开始大张旗鼓的,开展起来了祭祀海神娘娘的活动。
期翼着有风来的,可以早点上路的灾民,也都积极的跟着一起祭祀祈祷起来。
搞这种迷信,当然是没有用的,最多就是抚慰一下灾民的情绪。
一天没有风来,两天没有风来,等了十来天,还是没有风来。
这个时间,比朱传文预估的时间,还要更长。
“大哥,这些人都还在港口等什么啊。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吃的,上船之后不是更没有吃的吗?”
传杰看着沙滩上,密密麻麻的等着接济的灾民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