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朝廷修的驰道之后,就是一路往东走。
老朱家一家也没人认识路,但是东边是海,往东走方向肯定是没错的。
到了驰道上之后,路人就多了一些行人车辆,不会走好几里地,都不见什么人。
这些人很有一些,都是去往山东,谋生路的人。
还是很好区别的,衣衫褴褛,拖家带口的大多都是为了闯关东。
老朱家这种有几亩薄田的人家,虽然已经很穷,但并不算社会的底层。
没恒产没房没田,又没有劳动力的才算社会最底层,比老朱家要更困难。
这种灾年,老朱家都没饭吃,这些当然也活不下去。
给人当佃户和长工,完全就是看地主老财的眼色和良心。
但是往往地主老财的人性,都不能高估。
对这些人来说,去关外九死一生,留在老家,就是十死无生。
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
山东人的大规模迁徙也就再所难免。
驰道虽然比山里的土路要好走一点,但是也没有好的上太多。
一样的尘土飞扬,坑坑洼洼。
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的时候,满清当然没能力好好的维护驰道。
满清明面上规定倒是没有无偿的征发徭役。
各种劳役都已经安排了明目,向百姓直接交收了钱。
再用收上来的钱,去雇佣人手劳役。
但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官府和大户,总有办法把这些劳役摊派给平民。
至于劳役干活之后,能不能得到报酬,还是能够得到多少报酬,也是一件很难说的事。
反正目前的情况,衙门没钱,连饭都管不起,肯定是搞不来人修路。
强行征发,就是逼人跑路。
本地人口越少,能征收的税也就越少,被降下责罚,这才是朝廷官员,最恐惧的事情。
“娘,前面有一个凉亭,咱们休息一下,喝点水吃点东西吧。”
老朱家一口气走到了晌午了,跑出来了有个二三十里。
有代步工具,第一天的速度,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