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垂帘听政也是大周朝的老传统,死去的老皇帝,十岁出头就继位,也被太后垂帘了十几年。
老皇帝也是二十多岁,终于熬死了先太后,才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利。
一对便宜母子,因为相互需要的原因,你帮我正位,我送你权利,相处的不错,现在可以说是真正的母慈子孝。
朝堂上就成为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宰相韩大相公是一波,大部分朝臣都站在宰相这边。
毕竟韩大相公代表着的是士人的利益。
限制皇权是文臣一直在做的事情。
以太后为首的旧时代勋贵是一方力量,这些人的利益需求,是保持住自己手里的权利。
以皇帝为首的禹州一伙新时代勋贵,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这些人跟着赵宗全上了位,当然是希望自己一伙儿掌握着最多的权利。
现在朝堂上最大的一伙力量,当然还是宰相为首的文官集团。
皇帝和太后的力量,加起来差不多才能和宰相抗衡一下。
宰相韩大相公算是一个标准的儒家文人,可能没有做权臣的意思。
但是太后一个后宫妇人,哪里懂什么治理国家,国家大事。
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利,也不过是享受着这份权利欲,存在感。
毕竟一个没有孩子,又死了男人的寡妇,生活确实无聊了一点。
太后被身边的这些旧勋贵哄着,维护着旧勋贵的利益。
赵宗全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也只能讨好太后,支持太后。
这两个人掌握着朝堂不干正事没关系,宰相可以代理。
但只想维护旧勋贵的利益,性格刚直的宰相哪里能忍。
当然不能允许太后,皇帝乱来,必须给两个人顶回去。
所以现在朝堂上面,一直就是皇帝支持着太后,跟宰相掰头的场面。
这种局面,还是要等赵宗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的皇位稳固。
不再需要太后帮着自己坐镇,想要太后退书还朝之后,才可能改变。
怎么能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又不撕破脸的,把太后、皇帝的乱命给顶回去。
这是一门学问,看着还是很有意义的,盛长柏确实要多学学。
盛长柏有闲心看戏的原因,还是这三个人凑在一块,两个人都不懂怎么治理国家。
国家大的政策方面,还是宰相韩大相公做主。
太后为旧勋贵争取的一些利益,大都是一些个人职位的升迁,地方上的调动,政策的倾斜,财物的赏赐。
这些方面,相对来说还算影响不到国家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