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池还是挣扎过的,片尾动画你可以看到,他在挥杖抛弃众僧献上的袈裟后,到唐僧师徒来到禅院,他都是穿坏色袈裟,也就是最开始僧人穿的那种,他以为他已经放下了,然后他就看到唐僧那件极尽奢华的锦襕袈裟,瞬间就变了,哪是放下了,只是诱惑不够大罢了。”
“其实就是唐僧这个袈裟是佛祖让观音去赏赐的,去寻找有慧根,有能力,有修行的僧人带着九环锡杖和锦襕袈裟去西天取经,也就是说这件袈裟就是你修行到位的代表,所以最后观音说的:若不披上袈裟,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所以这是金池长老的误区呀。”
“金池: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可为何这庙中尽皆身披袈裟大德自居,足踏之处皆称大师恭敬?为何我一身布衣,每日只能打水扫地、拾柴架火,日日撞那梵钟?若我得那最好的袈裟,岂不是有最大的功德,最大的修行?那袈裟世间无有二件,我若得之岂不是可坐莲台,显法相,受那香火享这果位?……别烧了!别烧了!我二百七十年积攒这功德若都烧了岂不是连那小沙弥都不如!何人称我祖师,何人称我院主?那袈裟我不要了!不要了!”
“朕登基二十七余年,推行了几百件仁政,怎么得有这传国玉玺!其实说白了,就是人不自信,需要依靠他人的认同与肯定,没有传国玉玺就是得位不正,得了这传国玉玺,哪个敢说朕昏庸无能?谁人不晓朕是天子,明君?”
“就这么说,进行特种工作的人得有特种工作证,你技术再好没证就不行。”
“我的观点和你们的类似,这件袈裟是菩萨道和封建王朝给予果位的象征,只有拿到袈裟,才有可能这一世拿到果位,但这里是菩萨果而非佛果,普通人往往有一种:有了能力一定要帮助他人愿望,这个有了能力其实也是果,不仅仅是贪婪那么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于袈裟,观音应该是认同金池有个人的小喜好,过度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欲求,金池犯的恶行是修行不足,陷入了极端,喜欢好看的袈裟,并不意味着要去强取豪夺,喜欢,但是也能放得下,这才是修行的果,不敢喜欢和不能喜欢反而落了下乘。”
“我应该不是‘认同’,我觉得更像是‘试禅心’,金池本身应该是‘有道高僧’,唯一阻碍他修行的可能就是对外物的执着,哪怕这对外物的执着来自于对佛法的执着,西游这一难,哪怕是金池长老在防火的最后一刻‘放下屠刀’,或许最后都能和黑熊一起去南海。”
“黑熊精本来看见寺庙起火是要救人的,但是无意间看到了唐僧的袈裟,就把袈裟带走了。”
“有个细节,就是黑熊精被天命马喽打败后,他本来是有机会遁逃的,但是因为贪恋,返回要带走大圣根器,结果才那道金光击中被迫‘坠机’的。”
“熊是真惨,什么都猜到了,但就是被逼着按他们的计划,龙女应该就是观音身边的那位了,难道大圣死。。这里面还有佛门的事?”
“菩萨看样子就不是什么好人,金刚经中‘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个修佛之人连外相都看不开还修什么佛?真正的佛陀烧经取暖,喝酒吃肉,心有慈悲,依旧是真佛!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性就在这世间万物之中有什么可执着?当黑熊精问菩萨这句话的时候,如果是金蝉子的回答,肯定会说金池长老道行不够这类的话,再结合剧情,黑熊精去了菩萨那里,参与打孙悟空和他后来的言行举止,在菩萨那里也没学的有多好,所以我感觉,这菩萨九成也是虚伪神佛中的一员!”
“菩萨那句‘若不劈山这件衣衫,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我是这么理解的,若不在朋友圈发照片,其他人又怎知我去过西藏,灵魂得到了升华?”
“我把这吊牌摘了,别人怎么知道我这衣服是998还是98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我穷困潦倒,我说我不爱钱,他们只会觉得我可怜,可我若是世界首富呢?”
【千重水,万重山,过了黑风第一关。
这一难的旅途固然艰难,但我们的天命马喽也得到了很多的高人相助,尤其那个黑风山土地公公,他和我们非亲非故的,只不过是一面之缘,为何如此帮衬我们呢?难道就因为,我们的天命马喽和大圣长得很像?
当然不是了,其实在我们天命马喽来之前呢,早有人提前和他打好了招呼,托他教我们几门保命的法术,此人是仙风道骨,鹤发童颜,当时那位是这么和土地公公说的。。
“我有个故人,性子不良,如今虽积下些功业,但依着他那倨傲的本性,准时难以安生,总怕他再闯些烧身大祸来。。。若你在山中遇见他,可将此两法相传,我不便出面,只能借你手,教他一下,全了一场情义。。。”
说完了,这位道士便踏着祥云远去,天上飘下一片叶子,香味清远。
很明显,此人正是大圣的师傅——菩提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