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天幕之上那一行行字,长孙皇后神情酸涩。
良久,她抽取了这条属于自己的弹幕:
【唉,贞观一十三年,长孙皇后已经去世三年了。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见到了,怎么不让二凤见一见他的观音婢呢?要是少生几个孩子就好了,身体素质会好很多。】
唐朝这群感性的君臣都要落下泪来,任谁也想不到,中宫只有七年的寿数了。
不要以为古人不知道生育会损伤身体,只不过是抱有侥幸心理罢了。
听弹幕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下定决心用“物理”手段避孕。
如今他们已有四个子女,稚奴的位置已然不可动摇,不需要再生更多的孩子了,还是她的身体更加重要。
宋明两朝人却不太乐观:
少生几个孩子固然好上很多,但贞观九年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太过残酷了。
生母病逝、李渊驾崩,双重的哀痛击垮了她,这才诱发了她早年罹患的气疾。
再加上李承乾已然纳妃,她心中没有了牵挂。
撑到贞观十年,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过,后世或许有根治气疾的方法,就藏在那天幕五科之中也说不定。
赵匡胤以为自己要抽的这条弹幕肯定也跟唐朝有关,却不曾想,竟讲起了民间传说中的李靖:
【李靖更搞笑,在《西游记》里面成托塔李天王了,《封神演义》更是直接给他换了个朝代,成西周武将、陈塘关总兵了,笑死。】
唐朝中后期就已经有把李靖写成“天王”的小说了,赵匡胤虽未读过这些话本,但也在民间听闻过此事,不知道李靖本人得知此事会是什么心情。
朱元璋更没空读劳什子话本,李天王他倒是听说过,哪吒三太子的爹嘛。
《忠义水浒传》里那个晁盖,不就有个“托塔天王”的诨名吗?
唐朝众人面面相觑:
托塔的那个不是毗沙门天王吗?怎么变成自己的同僚了?
感觉比得知那两位将军变成门神还要奇怪。
下一条弹幕很快便被朱元璋抽出:
【补充一点,尉迟恭在民间被叫做胡敬德,简称胡,这是因为他是鲜卑族,有胡人血统,《西游记》中也是这样称呼他的。】
这一句倒没引起太大风浪,要知道,李世民本人还有一部分鲜卑血统呢。
如众人所预料的那样,天幕缓缓显现出了与唐朝告别之言:
【系统即将与[唐]解绑,愿君诸事顺遂。】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转头看向欲言又止的宋濂:“何事?”
宋濂行礼:“回陛下,民间有前朝杂剧,讲的便是这玄奘西行之事,或与那《西游记》有关联。”
“哦?”朱元璋不料他在这方面也有所涉猎,“可有戏本?”
皇帝要戏本,下头人自然很快就给找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