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 6070(第9页)

6070(第9页)

好在大多数人的脑回路还是正常的,就像后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借高力士之口说“贵妃诚无罪”一样,其实大家都知道罪魁祸首是李隆基,其次就是杨国忠等人。

唐朝的衰落,根本原因还是在制度和朝代周期规律上,就算杨玉环对李隆基吹过枕边风,这些话的作用,不管是在正面还是在负面,都小得可怜。

真实的历史上,史官们骂“女祸”骂得最多的也是唐高宗和唐中宗,而不是唐玄宗,看看武则天、韦香儿还有安乐公主,再对比一下杨玉环,后者连军政大权的毛都没碰到过,对比之下,正常人都很难把过错都推到她身上吧?

李世民当然也是个正常人,并没有把亡国这样大的锅随意地扣在一个内廷贵妃身上:“一个妃子便能祸国殃民,那要他这个皇帝有什么用?不如直接让那杨玉环去当皇帝好了?”

这话可没人敢接。李世民平日里待臣子都是非常和煦的,今个儿不知怎的,火气如此之旺盛?

长孙皇后心知,二哥这是憋着火呢。

这又要说回到太上皇身上了。

因为明月之前讲武则天的时候嘴上跑火车,嘲讽在寿命这方面,李渊应该带头给女帝磕一个。

李渊这个小心眼的家伙当然是气得不行,先前没找到武则天是谁时只能憋着,如今找到了,武曌又摇身一变成了未来太子妃。

按理来说,李渊是太子的祖父,孝道压制下,收拾一个尚未过门的太子妃,那不是手拿把掐?

但给李渊添加上“玄武门之变后被软禁的太上皇”这个标签,武曌这边又拿出“天幕”这个护盾,局势瞬间就逆转了。

李世民自己都得为了天幕和大唐忍着武曌,李渊的想法更是无人在意了。

但太上皇显然还没有认清现实。

李世民去太极宫尽孝走过场时,李渊逮着儿子一通抱怨,武曌这不好,那不好,你这个皇帝是瞎了眼了,给太子选了这么一个太子妃。

李世民当然不惯着亲爹,直接反击道:“阿耶糊涂了,这哪是儿子给稚奴选的媳妇,这是您给孙子选的孙媳妇啊。”

李渊一脸懵,却听李世民冷笑着解释道:“若不是阿耶闲着没事非要说媒拉纤,给应国公和杨氏赐婚,武曌根本就不可能出生,还是您深谋远虑,为咱们大唐培养出了一位女帝,阿耶的远见,朕实在是自愧弗如啊。”

这样一番话把李渊气得六佛升天,恨不得直接对着自己这个大逆不道的二儿子破口大骂。

但偏偏李世民最后用了一个“朕”字,让李渊回了神,意识到他现在的处境,才不至于真的让场面无法收拾。

李世民怼人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地想要阴阳一下脑子进水的阿耶,但他转头又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刚刚的这个理论,惊觉世间之事,仿佛真的因果相连、环环相扣一般:

武士彟出身低微,但却是大唐的忠臣功臣,杨氏身份高贵,但偏偏是前朝臣子之女,阿耶的赐婚并非毫无道理,杨氏从前确实只想侍奉在佛前,但那时又没有天幕的出现,谁会把她“无心婚姻”的话当真呢?不过是正常的政治联姻罢了,圣旨赐婚反倒多了几分体面。

谁能想到,这场赐婚的后续,竟然如此“惊喜”?

先前李世民命人去寻找撰写、传播《秘记》之人,但即便倾举国之力,依旧毫无踪影,就好像这本在民间流传的预言之书,真的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让他这个天子也忍不住头皮发麻。

怀揣着这样复杂的心绪,李世民在朝会之上又听到了天幕里明女郎讲那什么杨贵妃,语气冲一些也很正常了。

而赵匡胤和朱元璋身为后面朝代的皇帝,完全能够想象到唐太宗此时有多么憋屈。

听《清平调》就已经这么生气了,那明女郎接下来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岂不是会更生气?

明月照例先背了全诗再开始分析,刚开口就先叹了一口气:“up主读过那么多杜甫的诗,在这些写于安史之乱后的作品里,最喜欢的确实就是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虽然前面写茅屋破、南村群童坏、自己这个老头可怜,但有后面两句在,总还是有些希望的。”明月再次叹气,“而其他的诗,都太苦了。”

毕业多年,明月当然记不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但她只要想到“自经丧乱少睡眠”这一句,就能斩钉截铁地说:“毫无疑问,杜甫在诗中过得那么惨,安史之乱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事实也确实如此,写这首诗时,李隆基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的皇帝是马嵬兵变后在灵武匆忙登基的李亨,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杜甫自己过得苦,还能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百姓,忧国忧民之心从诗中满溢而出,令人叹息。

是的,忧国忧民。

明月还给老师的知识很多,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她还是记得的:“倒不如说,杜甫写了那么多诗,除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之外,基本上都在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