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是我,陈伯我回来了,我这次回来就是来处理陈家的后事的,然后接您回老宅,陈家这个家还需要您老来管啊!”
“好,好啊!好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陈伯激动地哭出声来。
看着陈伯一张满是泪水的脸,陈曦内心压抑不住地难过,这张脸显得异常苍老,每一条皱纹都仿佛载满了岁月的磨难,这些年陈伯一定也过得非常苦吧!
“陈伯,我不苦,我嫁了个好男人,他对我很好,我们还生了个女儿,今年5岁了,很乖巧也很可爱,这些年我过得很好,一点儿都不苦,倒是您,老了很多。”
“人哪能不老啊!诶!”
陈伯感慨着,一把抹掉眼泪,继续道:“先不说我了,小小姐你这次回来,那乡下那边?你准备怎么办?”
“其实我这次回城,是跟丈夫办了离婚才能回来的,所以,我想尽快处理完申城的事儿,就回去复婚,短时间可能不会再回申城了。”
“好,好,小小姐你就放心回去,有什么事儿就写信回来,老头子我给你办。”
“谢谢陈伯,那我就全指望您老啦!”
一老一小叙过旧后,陈曦留在陈伯家用了晚饭后,便离开陈伯家,就近找了一个招待所住下。
陈伯倒也想留陈曦住在家里,但是他一大家子人,除了老两口外还有两个已经成家的儿子,全家挤在一个小小的两居室,实在腾不出多余的地方。
夜晚,陈曦躺在招待所的床上,辗转难眠,想着陈伯,想着陈家,思绪飘得很远。
陈伯的祖上原本就是陈家的家仆,陈伯幼时则是外公陈鸿夏的小厮,直到后来外公掌管陈家,陈伯才做了陈家的管家。
更久远的陈家本是两江一带的名门望族,百年世家底蕴深厚,枝繁叶茂人才济济,据说在前朝还出过好些个进士。后来由于时局变幻,外公的父亲,也就是陈曦的曾外祖父,就带着他们这一支移居到了申城,十数年间置下了不菲的家业。
外公有一兄一妹,兄妹三人都曾受过书香世家的传统教育,也都曾出国留过洋,但兄妹三人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兄长从了军,远征时战死在异乡,妹妹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十数年来杳无音讯,唯有外公选择回到申城,做了一个富家子弟,守着父母养老送终,后来就继承了陈家的家业。
外公年轻时醉心学问,他学贯中西,但在感情上却不开窍,直到他遇到了外婆王岚,外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一次偶然的美女救英雄事件,让外公爱上了这个白衣天使,后来两人相爱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正是陈曦的母亲,陈谨。
母亲陈谨幼年几乎是陈伯一手带大,因为后来战争四起,申城沦陷后,外婆成了一名随军军医,外公也开始一路追随外婆的脚步,为此不惜荡尽家财。
立国之初,中·华大地满目疮痍,陈家也萧条败落,除了几处宅院和地皮,就仅剩一些古董字画还有书籍了。
好在,外公作为爱国乡绅和特殊人才被聘入申城大学教书,外婆则受聘于申城医院,当上了外科主任,陈家虽已不负昔日盛况,却依旧是书香门第,再加上陈家二老收入不菲,陈家的生活一直十分优渥。
如果不是被下放,再加上二老年纪又大,没能熬过这段苦难的日子,也许如今陈家也能在申城占据一席之地,不至于沦为末流。
好在陈曦对此也并不在乎,她只想快点儿处理好申城的一切事物,赶紧回村见见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接下来的日子是忙碌的,陈曦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先是将外公外婆接回申城重新安葬,后又顺利接收并过户了陈家的全部财产。
亲力亲为之下,陈曦发现,除了那些必须过户到她名下的固定资产,她还拿到了一些前世完全没出现过的古董字画,更重要的是外公外婆恢复名誉后,一次性补齐了近十年的工资,二老的工资加起来竟然高达一万两千多元,还有大量的粮票肉票布票工业票等,在那个物价以分毛为单位的年代,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前世陈曦也完全不知道这笔钱的存在。
陈曦突然就明白了,褚卫东为什么那么迫切安排她回城,每天扮演慈父,费尽心机取得她的信任,或许是一早就盯上了这笔巨款吧!
现在好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她的好父亲还在心心念念的等她回城救助,殊不知她已经悄悄办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