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灌水取球的事也被他做了。
还忍不住嘚瑟吟诵一首咏蛙。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所愿,这种事更得有名人帮忙吹捧,才能成为神童。
可惜他这个庶子,爹不疼,娘不爱的。
甚至连娘舅家都没有人撑腰。
毕竟他娘改嫁了。
自此宋煊便沉寂下来,静等长大。
尤其是脑子里记的诗词也不够长久得瑟的,终于成了“方仲永”。
反正已经成为“仲永”了,宋煊也满不在乎。
作为家族私塾老师,宋夫子用戒尺敲了敲桌子,面无表情的继续宣读名次,直到最后一人:
“张方平,第一,优秀。”
“哇。”
课堂内登时听取哇声一片。
宋氏私塾也并不是只教导族人。
有些时候贫困的好苗子,也可以顺便拉来投资一二,博得一些美名和将来的好处。
张方平与宋煊同岁,对于读书极其擅长,但属于买不起书那种家庭。
他来宋氏学堂也不过是为了更方面的借书来看,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对于一个月后考入应天府学院,相比于宋煊,张方平完全是手拿把掐。
待到最后宣读完后,众多童子们一哄而散。
倒是有几个年长的宋氏族兄弟们凑过来同张方平询问一二。
总是有人想要的询问好学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进步方法。
毕竟再过一个月,大家就要去参加应天府学院的入学考试了。
应天府学院被真宗皇帝夸赞过。
商丘此地又成为北宋的陪都南京。
宋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