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嫉恶如仇的作风和强横的实力,极短的时间里,罗浮的一举一动,就俱都成为了天下关注的目标了。
齐国桑海城。
小圣贤庄内。
后院荀子的居所。
作为荀子弟子的韩非,正在和荀子对弈。
“老师,我已经收拾妥当,准备离开了。”对弈过程中,韩非主动开口说道。
自从之前接连不断的做那个奇怪的梦开始,韩非内心返回韩国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了。
只是好歹也是韩国公子,哪怕现在韩国是现在七国之中,最弱小的存在,在桑海城小圣贤庄求学,而且还是拜在了荀子门下,韩非离开,也不会是单人匹马,说走就走那么简单。
最起码,在离开之前,也要处理完自己在桑海城的事情。
如今这个时代,离别可是最为人所在意的事情。
实在是,可能一次看似无所谓的离别,就会成为真正的生离死别了,甚至就算是武道高手,也不例外。
更别说韩非这个虽然有了自身学说理念,贯穿了法家之中,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位先贤的法、术、势,集法家之大成,但却丝毫不动武功的文弱书生了。
荀子闻言,微微颔首,道:“看来你真的是做好了准备,只是你这一次归国,吉凶难测,还需万事小心才是。”
“多谢老师提点。”韩非微微欠身。
说完了自己归国的问题,韩非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子思之儒弃徒,罗浮的事情来。
随手落子,韩非道:“老师可知道那位子思之儒弃徒,罗浮的事情?”
“那个小家伙是一个强人啊。”荀子不禁笑了起来,语气中更是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说道:“难得的子思一脉能出这样一个有趣的家伙。”
也难怪荀子会有些幸灾乐祸。
未来的荀子,虽然被儒家尊为后圣,但眼下,荀子却是儒家之中的异类。
甚至就连他的学说和理念本身,在儒家也是格格不入。
这一点上,从荀子一个儒家后圣,竟然接连教导出来韩非和李斯两个法家巨擘来,就不难判断,当代儒家弟子们,对待荀子的复杂心态了。
韩非和李斯,还只是荀子的弟子之中,比较出名的那种,剩下儒家弟子,在荀子门下,要么籍籍无名,要么干脆就直接像是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了。
未来西汉时期,官拜宰相的张苍,大概是荀子弟子中,理念上最接近儒家的了,除此之外,像是陈嚣,虽是荀子弟子,但在荀子门下学习的却是兵家的兵法。
本身作为儒家宗师,却又跟儒家格格不入,现在看到一个自诩子思之儒弃徒的小家伙,一路横冲直撞的直奔小圣贤庄过来踢场子,荀子当然难免生起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思来。
“老师,这个罗浮虽然自称子思之儒弃徒,但看他这一路所为,似乎并不像是儒家弟子!”韩非奇怪的说道。
在韩非眼里,罗浮的所作所为,哪里像是儒家,反而更像是墨家的墨侠一脉。
路见不平,拔剑而起!
这一路上,不说那些被罗浮送到了各地官衙之中的各路强人草寇,光是死在罗浮手里的,就不知凡几了。
战国时代的浪漫,是属于上层的,而那些普通百姓,说一句民不聊生,丝毫都不为过。
要知道,韩非归国的时候,在临近韩国都城新郑时,都会遇到破败村寨之中的孤儿,可见,如今的普通百姓,生存环境到底是何等的水深火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