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自己的小舅子,长孙家虽属关陇集团,却始终与他同心同德。
在李世民看来,此刻唯有长孙无忌能说句公道话。
长孙无忌会心一笑,似乎早料到皇帝会点他的名,出列躬身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今日是元日休沐,朝中重臣多未到场,此事关乎民生与律法,非同小可。不如等岁假结束,群臣齐聚之时再议不迟?”
他这话既是给皇帝台阶,也是给在场的关陇官员留了余地,算是暂时缓和了僵局。
李世民虽满心不悦,却也知长孙无忌说得在理。
今日朝堂不全,强行定夺只会引发更大争议。
他重重“哼”了一声,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三日后再议!”
说罢,拂袖转身,径直离开了两仪殿。
直到皇帝的身影消失在殿外,殿内的群臣才齐齐松了口气,脸上的紧绷之色终于散去。
“今日陛下怎会突然提起开放街面摊贩之事?”
出了殿门,房玄龄拧着眉头,满脸不解地问道。
“不是说陛下今日陪太上皇去曲江池赏梅了吗?莫非是遇到了什么事?”
关陇集团的官员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长孙无忌。
在场众人中,论与皇帝的亲近程度,无人能及他。
“某也不知。”长孙无忌故作无奈地笑道。
“许是陛下一时兴起吧。”
“依某看,定是有小人在陛下跟前进了谗言!”
一个身穿绯色官袍的关陇官员咬牙道。
“必须把这建言之人找出来,免得他蛊惑圣心,坏了我大唐根基!”
这话一出,其余关陇官员纷纷点头附和:“正是!那些黔首庶民,耕于田间便足够温饱了,若是给的多了,岂不是增长了他们的贪婪。”
“今日多亏了黄门侍郎挺身而出!”
有人转向赵弘智,满脸赞许。
“赵侍郎智勇双全,及时提醒陛下,才没让那谗言得逞!”
“是啊,多亏了黄门侍郎!”
赵弘智被众人恭维着,脸上露出几分得意,嘴上却假意谦虚:“都是为了社稷,某只是尽了本分罢了。”
“那建言之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又有人啐道。
“让小民得利,岂不是乱了尊卑?这天下还得靠我等士族支撑!”
“正是此理!”
关陇官员们簇拥着赵弘智,一路议论纷纷,言语间满是对“建言者”的鄙夷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而另一边,李靖率先告辞离去,魏征则与几个士族官员走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