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自己也没见过李渊啊,更不曾得罪他。
“这第二杯酒。”
待群臣放下酒盏,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上首几位老臣,最终定格在李靖身上,笑意更浓,“前番会州一战,突厥大败而归,颉利仅以身免,朕问诸卿,此役谁为首功?”
“自是代国公!”
长孙无忌第一个出列,声音干脆利落,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紧接着,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萧瑀等人纷纷起身附和:“唯代国公为首功!”
“唯代国公为首功!”殿中群臣齐声呐喊。
谁都明白,这是李世民在为李靖正名,将这份泼天战功稳稳地扣在他头上。
李靖连忙起身,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臣汗颜,若非陛下圣明,将士用命,更有高阳县子造强弩、研火药,会州之战绝无此番大胜。”
提到自己名字时,温禾都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李靖会在此刻提及自己,还是在太上皇与满朝文武面前。
嘴角不自觉地勾了起来,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得意。
这一幕刚好被李世民收入眼底,他忍不住失笑,对着李靖扬了扬酒盏:“药师谦虚了,请饮此盏。”
“臣,谢陛下隆恩。”
李靖端起酒盏,仰头一饮而尽,酒液顺着胡须滴落,却丝毫不减其英气。
“好!”武将席上,秦琼猛地一拍案几,浑厚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荡。
“好!”尉迟恭、程知节等人紧随其后,粗豪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此前李靖班师回朝时,李世民并未举办庆功宴,朝中便有不少猜测。
有人暗忖,陛下许是怪罪李靖放跑了颉利,就连李靖自己,怕也难免揣着几分忐忑。
但今日这杯酒一饮而尽,所有猜疑便烟消云散。
李世民亲自斟满第三杯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盏中轻轻晃荡。
殿内瞬间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几分炙热与期许。
第一杯敬群臣,是感念这一年辛劳。
第二杯敬李靖,是褒奖会州战功。
这第三杯要敬的人,必然是未来能定鼎朝局的肱骨之臣,只是不知这份殊荣,会落在谁的头上。
群臣的目光不自觉地在房玄龄与杜如晦之间流转。
房玄龄为中书令。
杜如晦即将就任尚书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