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方便活动,又方便携带东西,还特别地耐磨耐脏。
穿着校服时,齐俐总是会在衣兜裤兜中放很多东西。
主要是吃的,也包括手机。
齐俐所在的初中允许学生带手机到校,只是上课时不准用。
上课偷偷用如果被逮住了,那么老师会没收手机、通知家长把手机带走、接下来一定时间内禁止该同学带手机来学校。
这里的“一定时间”与同学被逮住上课玩手机的次数有关。
第一次被逮是一周内禁止带。
第二次被逮是禁两周。
如果被逮时还处在禁止带手机的期间,则再翻一倍,共禁四周。
就是每多被逮一次,禁止时间便在此人之前被罚的最长时间的基础上翻一倍。
处罚期满前便又违规的,则再翻一倍。
是严格的指数计算方式。
不少学生到二年级时被罚时间就累加到了毕业前都无法解禁的程度,有些勇士甚至一年级下学期就被罚时间爆表。
然后便开始和老师家长斗智斗勇、罚上加罚。
当然,因为超过毕业时间之后再累加处罚时长就失去了威慑力,所以校方还给出了减时长的方案。
方案一:期中和期末考的成绩。
考入年级前一百,处罚时间减一周;
考入前五十,减两周;
前三十,减三周;
前二十,减四周;
前十,减五周;
从前九开始,每前进一名,多减一周。
同时,考入班级前十,减一周;
班级前五,减两周;
班级前三、二、一,分别减三、四、五周。
年级和班级的减少时间可叠加。
但在同一系列中,一次只能拿最高的那一份奖励。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既是班级前十,又是年级前五十,则总共可以减三周。
但一个人是年级前十时,不能说因为他同时也是年级前二十、前三十、前五十、前一百而把后几项抵消额度也拿了。
减时间的额度如果在成绩出来的当时不需要用,可以保留,等之后被罚时做抵消。
所以,如果成绩足够好,且自制力和运气没有差到天天上课玩手机被逮住,那么处罚时长就比较容易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