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特别可能是大众一致认可的大优点,也可能只是个人小特点,但都必然会引来同学们甚至家长们或多或少的关注。
有些关注是善意的,有些关注则带着些负面情绪。
更多的其实无所谓善恶,只是从众起哄。
在面对这样繁多的关注时,成年人也未必能稳住自己的心态,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孩子则更容易受到影响。
也许会变得骄傲自满,也许会很想藏起自己的特别,也许会跟起哄的人起冲突。
相比起来,齐俐的我行我素让老师们格外放心。
齐俐异乎寻常的大力气与大食量是无可改变也难以隐藏的事实。
老师们不可能完全阻止其他学生对此的议论,一度担心过齐俐会因此在他们疏忽的地方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殴打同学。
齐俐那力气,打起架来是真的容易出事。
而且一旦出事,不管最初挑起事端的人是谁,只要齐俐动了手、打伤了同学,她便必然会受到责备。
这极其有害小孩子的心理健康。
但出乎所有老师预料的,齐俐自入学起一直四平八稳。
别人议论她,她就听着,只偶尔应两句:
“是啊。”
“对,就是这样。”
连老师们自己都不敢说如果由自己去面对那么多议论,他们能如此平稳。
老师们欣慰地看到,时间久了,其他学生学会了反思,倒当真开始怀疑是他们过于大惊小怪。
就这样,齐俐、其他学生,以及老师们,还有学生家长们,逐渐磨合出了一套让大家都感到舒适的相处模式。
齐俐的班主任李老师在单独与齐俐父母沟通时说:
“你们把齐俐教得特别好。”
“她虽然力气格外大,但她从来没想过只靠力气来解决问题。”
“在能讲理的地方齐俐总是讲理。”
“当真到了需要使用力气的地方,她也不畏惧使用。”
“且使用力气时,齐俐对力气控制得非常精准。”
“捏核桃只碎壳,不会弄坏肉。”
“特别棒。”
于荼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回道:
“虽然齐俐确实是很棒啦,不过她能做到现在这样,也是成长了之后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