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的梆子敲到四更响,皇城东角的一间院落里屋中的灯烛一盏盏明亮起来。
院中陆夫人栽种的海棠花枝叶上的露珠,叮叮咚咚滴了一整晚。
陆夫人捧着一盏油灯,微黄的火光映着她脸上喜气的笑容,脚步踩在廊间木板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陆蓬舟从屋门中出来,那一身青色侍卫圆领袍极合他的身形,腰间束着的革带勒出上身修长的线条,高束起的发尾利落垂在肩头难掩一身的少年气。
“舟儿出来的正好。”陆夫人笑着朝陆蓬舟招手道,“娘刚烧好的馅饼还散着热气,咱们院子离皇城远,舟儿今头一日去御前当值不可迟了,带着这饼在路上吃。”
陆夫人年轻时便是名动京中的美人,性情温婉,满腹才情,京中一众贵公子登门求娉只是都入不得她的眼,独对当时出身寒门的新科探花陆湛铭生了青眼。
陆湛铭因谏言被贬江洲做了个七品监事,而后天下大乱,陆湛铭弃暗投明转至谢家门下,因前朝之臣的缘故并未受何重用,辗转征战多年,立了新朝也只是个六品小官。
攒了多年的俸禄堪堪够安置这临近京郊的院子,但夫妻二人情深恩爱,膝下又有蓬舟这一子,虽富贵不及,如今却也是阖家美满。
几年前宫中擢选御前侍卫,各京官府上合龄的子弟皆可前往参选,陆蓬舟那时才是十五的年纪,虽凑巧刚过擢选的年龄,但终究是武艺不及那些武将之子,被对手一翻身踢倒在沙地上。
许是菩萨眷顾,当时还是太子殿下的当朝新帝,坐在高台上边慵散的擦着一把剑刃,边抬了抬眸瞥了陆蓬舟一眼,随口赐了恩典留用。
御前侍卫是天子近臣,可不是陆家这种小门小户攀的上的。
太子殿下这一句话,于陆家而言是几世都求不来的天恩。
陆蓬舟的天资不高,足足在侍卫营中磨砺了四年,才在昨日被侍卫府的徐大人允准到陛下跟前当值。
当今这位新帝可谓是真正的天命贵子。
前朝君主昏聩,苛政重赋,引得民怨沸腾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谢家本在前朝便是名门望族,谢家的家主也顺势起义,十多年披肝沥胆,浴血征战数年平定天下,登基建朝称帝。
这位新帝幼时便跟着太祖皇帝四处征战,十五岁时在围困荆州立下了战功,年纪轻轻便在军中颇有威望。太祖登基四载积劳成疾崩逝,传位于先帝,先帝素来体弱多病,只临朝一年便缠绵病榻之上,下诏由太子理政。
先帝未支撑过三年,这位新帝登基时年才仅二十二岁。
新帝虽正值年少却是英明神武,雷霆手腕,不过临朝两年便四海平定,万民臣服。
是百姓人人瞻仰的在世明君。
陆蓬舟接过那几张油纸包着的热饼,咬了一大口鼓着脸边嚼边听着陆夫人的叮嘱。
“在御前当值规矩多,舟儿入了宫禁须得谨言慎行才是。”
“父亲和母亲已说过几回了,我记得。父亲值夜不在,这院子偏僻,待我走了母亲记得将门关好。”陆蓬舟说着神采奕奕看向陆夫人憧憬道,“待我日后得了俸禄,我们一家便安置间里街的院子住。”
陆夫人温和一笑着摸了摸他的肩,将他送出了院门。
陆蓬舟跳上马车前的木板,挥着马鞭向前驶去,嘴里囫囵塞着剩下的半张饼。天边蒙蒙散着光,秋来风起,一路行至宫墙前时,他的整张脸都被吹的泛红,冷的直皱着鼻尖吸气。
他这四年来日日天不亮就进侍卫府练功,到宫门落锁的时候才出来,时常赶着时辰出宫门,一来二去与东华门前的侍卫混的相熟。
几人凑上来揽着他的肩,拍了下他的衣角笑着打趣,“小陆大人日后在陛下跟前得了脸,可别忘了我们。”
“我不过是个三等侍卫,只能在乾清门外值守,哪里能见到陛下的面。”
“当日陛下御口亲赐,这恩典可不是何人都有的,说不准陛下还记得你。”
“陛下是一国之君,成日要见多少张脸,怎会记得我?”
陆蓬舟扯起唇边笑了笑,将陆夫人带给他的饼从怀中拿出来晃了晃,清了清嗓子道:“几位想指望我升官发财想来只能等着下辈子了,眼下本大人只有这几张饼赏你们吃,可要不要?”
“当然要!”几人乐呵呵接过饼,推开厚重的宫门放行,“这一闻就是陆夫人做的,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