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群散尽,容绒才引着书衡步入茶楼,反手将门轻阖。
“你方才所言,当真?”
书衡面上故作从容,袖中指尖却摩挲着那锭沉甸甸的金子,目光错开她的视线:“自然是真。”
不过是借了霍七那小子的话头,手段是烈了些,可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午后的风还带着暖意,黄家木雕生蛆的消息已如风般传遍鳞州街巷。
而容绒的茶楼重新开业后,生意竟火爆得超出预期,比初开时更甚,便是家里唤来的帮手齐上阵,仍险些应付不来满堂宾客。
先前亏空的银子,正随着这热闹,一点点回笼。
夜幕渐沉,茶楼即将打烊时,几抹身影怯生生地推门而入。
为首者年近五十,鬓角已染霜华,最年幼的女孩不过十一岁,眼神里满是局促。
“容绒姑娘,求您指点一二,这木雕……究竟该如何雕琢?”
年长者声音发颤,枯瘦粗糙的手猛地攥住容绒的臂膀,指节泛白,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几乎要屈膝跪地。
“今世道艰难,女子若无一技傍身,单靠男丁难撑家计。若夫家再不济,这日子……实在没法过啊!”
容绒看着眼前满是期盼的脸庞,温声道:“大家先坐下说,慢慢讲。”
她心中暗喜,系统恰有“弘扬木雕”的任务,而她本就计划待茶楼生意稳定后,开坛授艺,将这门手艺传出去。
“容绒姑娘,您若肯教,我们愿交钱学!”
有人急切地补充,生怕她拒绝。
容绒听得心头一暖,眼下有人愿学,本就是在帮她完成任务,哪里还需收钱?她朗声道:“木雕非一日之功,欲学者可先备齐刀具与木料,叁日后清晨来茶楼,我自会将入门技法细细教给大家。”
她只招女工,不为别的,幼时见多了重男轻女的苦楚,她想试着凭一己之力,拉这些被困在四方院落里的妇女一把,让她们知道。
女子亦能靠手艺养家,不必看旁人脸色,更不必将一生困在柴米油盐的方寸之间。
第一次授艺,容绒暗地里做了许久功课,紧张得前夜几乎未眠。
可当叁日后,看着茶楼里坐满了眼神发亮的妇女,那份紧张竟化作了难以言喻的感动。
妇人们听得专注,连呼吸都放轻了,容绒也讲得格外细致。
她特意寻来一块木板挂在堂中,用白石灰细细勾勒纹路,将抽象的技法变得直观易懂:“木雕是按雕刻手法分类的民间工艺,选材需选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料,像红木、紫檀、银杏、沉香都是上佳之选,今日咱们先学最基础的圆雕,也是最常用的种类……”
理论讲完,又逐一讲解雕刻工具的用法。容绒喝了口茶润喉,便让大家拿起刻刀,试着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