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泥泞难走的山路往林中去,什么也看不清。越往深处去,越是什么也看不清楚。
脚下怪石嶙峋,玉姜每走一步都不得不小心谨慎。
不比上一回贸然而来,此次她的确是做足了准备,才决定假作闭门疗伤,悄然辞别前来探路。
当年她被剑阵伤得极重,养伤就耗费了几年的功夫。
而后伤愈,她消颓了一阵。
反正出不去,何苦再白费功夫?渊中环境恶劣艰难,但好在还有酒。浑浑噩噩,借酒浇愁,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第不知多少回醉酒,出翁不再费心给她准备醒酒汤,而是静静地在她身侧坐等,直到她转醒。
“你想消磨自己的灵气,在渊中耗成一个废物,我哪能拦得住你?反正在世人眼里,你玉姜早就死了。但对于沈晏川而言,你的死能算什么?他就是想看天下第一剑修,在他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最后向他乞求怜悯。玉姜,你最好是真想遂了他的意。”
无论过去多久,这番话也被玉姜死死地记着。
雾气越来越浓,她好像走进了妖邪的迷障之中。
她对于方向的认知逐渐变得模糊,呛人的味道让她不得不掩住口鼻。
忽然,迷雾退去。
周遭变成了热闹的市集。
明灯高悬,似是人间的上元节。
她有些晃神,不知今夕何夕,也忘了自己为何在此。
叫卖声此起彼伏,雪花零零散散地飘落,卖元宵的摊贩冒着腾腾的热气。有几个嬉笑打闹的孩童从她身侧跑过,纵使人已远去,欢笑声却犹在耳畔。
人间百年,仙山脚下人来人往,从生到死犹如浮光一瞬,却极为灿烂,宛然炸开的璀璨烟花。
这是清冷寂寞的浮月山上所没有的。
也是玉姜渴望已久的。
幼时的事她记得的不多。
只依稀还能想起,她似乎也是出身于某个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的。
朱红楼阁,飞檐青瓦。
到了年关,便会有人抱了她去看花灯。
那人应该是母亲。
但母亲的模样,她想不起了。
有个半仙摸了摸她的发顶,说她有仙缘。母亲高兴得眉眼都是弯的,吩咐人给了这人赏钱。
有仙缘多好呀,城中最受敬重的便是那些白衣仙师了。若是自家女儿也能求得仙法,那可当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