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声令下,城内的部队开始陆续出城,城门口有天策军的士兵核查,他们将手中的武器扔下,接受搜身过后,双手抱头,耷拉着脑袋,进入天策军搭建好的临时营地。
当然,军官还是和士兵分开的,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保不齐会有哪个不怕死的军官脑抽了上来拼命。
为了加快速度,毛承福在四个城门同时展开受俘,所以进行的很快,不足两个时辰就差不多结束了。
整个沈阳城出阿巴泰的那个大队,已经没有一个了,随后两个营的步兵入城,控制所有通道,府库,城门,宫殿等。
沈阳城本来是有一些汉人的,但大部分都是汉军旗的家属,不是汉军旗的早就被多尔衮赶走了,他们现在也是以俘虏的身份被天策军控制着。
随后,整个沈阳城都被封闭起来,等到受降仪式结束后,便会被重新启用,这里便是未来的沈阳府府城。
而城外的多尔衮等人,则暂时被安置到天策军的军营之中,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等待着孔有德的到来。
既然已经知晓了以后的安排,他也就不想那么多了,成王败寇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对于孔有德的处置他没有什么不满。
而与此同时,多尔衮向天策军投降,后金国不服存在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辽东大地,而且顺着辽西走廊,传入了关内地区。
可以说,所有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欢欣鼓舞,奔走想告,尤其是京畿地区的百姓,再也不需要担心建奴入寇,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了,对于这样一个好消息,当然是普天同庆。
不过,这个普天同庆还不严谨,至少有一个人不那么开心--崇祯皇帝。
“多尔衮投降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崇祯独自躺在龙椅上,喃喃自语的说道,周围的太监都屏气凝神,连心腹太监王承恩都大气不敢出,生怕惹怒了崇祯。
而跪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心情也好不到哪去,这些天来也是战战兢兢的,不止一次想要辞官,这兵部尚书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山东被天策军盘踞着,中原在跟流寇规模混战,北边草原上貌似也在混战,还搞不清楚谁打谁,会不会战火殃及边关,天策军正朝着后金下死守。
虽然天策军打的后金节节败退,但对大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孔有德此贼从吴桥造反开始,就没想过臣服大明,现在实力越发强盛,虽然还没跟朝廷撕破脸,但那是迟早的事情。
得到多尔衮投降消息的时候,他有那么一瞬间怀疑消息的真实性,但随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天策军的战报从来就没有假的,都是实打实的战绩。
两年以前就有能力歼灭超过万人的鞑子,朝廷在天策军手上吃的亏也不少,累积折损的兵马超过二十万人,连山海关都能被天策军攻破,若不是天策军跟鞑子有仇,没有接受与鞑子的联合,恐怕整个东部防线会一溃千里。
甚至在天策军跟朝廷十余万大军作战的同时,还能分兵去跟鞑子争夺东江镇,最后占领了整个东江镇,包括以前东江镇在铁山,义州等地的据点,去年更是夺回旅顺,又在锦州一战歼灭鞑子超过十万人,包括奴酋洪太在内的很多鞑子高层。
而这一次,天策军对鞑子的进攻从六月初就开始了,有传言说鞑子还发生了内斗,多尔衮力压代善成为了新的后金大汗,实力也在内斗中削弱不少。
开战之后,经常有天策军收复哪座城池,攻占哪座堡垒的消息传来,甚至有传言说鞑子的老巢赫图阿拉都被天策军攻占了,虽然目前还不能求证真假,但看天策军的一系列行动就能判断出来。
本就因为锦州之战的失败,以及鞑子内斗中削弱之后的后金,必定难以抵挡天策军的兵峰,这三个月的进攻下来,估计鞑子的作战力量被消灭的差不多,新的奴酋多尔衮也扛不住了,最终选择投降这一条。
虽然鞑子一直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但对于朝廷来说,天策军更不是什么好东西,占据着山东,北可攻北直隶,南可打南直隶,还能掐断运河,西进中原。
现在鞑子被消灭了,天策军作为一只事实上的武装割据势力,必然不会停下脚步,接下来估计就是再度跟朝廷开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