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单单三个炮营就有四百多门火炮,步兵师下辖的火炮兵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两百门,加上顺流而上,开到辽阳城北边太子河中的三十余艘战舰,单侧火力接近五百门。
总的算下来,天策军能够同时投入进攻的火炮足足有一千一百余门,真正意义上的千炮齐发。
而鞑子的火炮,只有区区不足四十门,数量上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从进攻开始的第一天下午,就再也看不到城头的还击炮火了,于是就像许尔显炮击赫图阿拉一样,孔有德也下令各炮位分成三班倒,轮流开火攻击。
同时,还让海军和陆军中的炮兵新手们上场,利用这机会展开实战训练,辽阳这座城池废掉了也没关系。
第一天晚上的时候,城内的鞑子已经撑不住了,于是有些鞑子便豁出去了,打算趁着夜色出城偷袭天策军,但面对天策军的绝对兵力优势,他们的自杀式攻击毫无用处,战斗持续了不到两炷香的时间就结束了。
结果出来袭击的的七八千兵马,只有不足两千或者逃回去,其余的大部分被天策军斩杀,只有小部分被俘虏。
在此之后,再也没有鞑子试图出城,天策军的炮击仍旧在继续,炮弹也是一发接着一发的落入城内,不单单是城内的鞑子伤亡激增,城墙也不断地被打出缺口。
经过两天的炮击后,基本上看不到完好的城墙了,第三天一大早,修整已久的战士们分批入城,对城内残存的鞑子进行绞杀。
本就被持续的炮击打的伤亡惨重,精神崩溃的鞑子,再加上城内建筑被破坏殆尽,使得鞑子连巷战都无法展开,很快就被入城的天策军清扫一空。
而辽阳丢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多尔衮耳中,苦苦纠结了两天的多尔衮,也因此下定了投降的决心。
而后,多尔衮就以商议军务的名义,将代善,阿敏等一众将领召集到汗宫,这些人虽然知道局势艰难,但并不知道阿济格已经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投降条件,所以毫无防备的来到了汗宫之中。
然后,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突然杀出,拜音图,苏纳等人试图反抗,但他们上殿时并未佩戴武器,很快便被诛杀。
余下的代善等人还没来得及反抗,便被团团包围起来,尽管他们有些咆哮着质问多尔衮想干什么,有些人怒骂多尔衮忘恩负义,无耻之徒,但多尔衮毫不在乎,直接下令捆绑起来,集中看押。
多尔衮很清楚,孔有德在投降条件里面点名了要代善,阿敏,拜音图等人,就是为了给麾下的将领们泄愤的,之后都是要杀掉的,他们注定要死,临死之前说些什么也就不用在乎了。
天策军中的辽东籍军官比例非常大,现在的东江镇,水师也都大量的辽东籍战士,他们原本都是辽东的军户,因为大明朝廷的接连失败,辽东被鞑子占据,他们的家园被烧毁,田地被侵占,才不得不辗转流浪。
一部分去了东江镇,一部分到了山东半岛,一部分去了关宁防线,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家人直接或者间接的被鞑子害死,对鞑子的仇恨是刻骨铭心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鞑子作战的时候格外的勇猛,也是天策军的强大的根基之一,他们对鞑子的仇恨是难以磨灭的。
吴桥起兵时的三个营清一色的都是辽东籍,拿下登州后第一次大规模扩军,以及水师刚刚组建时招募的士兵也都是辽东难民,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已经成为了天策军的骨干力量。
包括程希孔,毛承福,崔永平他们这些军团长在内的高层,李天刚,李明达,杜瑞,张大虎在内的海军高层,以及海量的中基层军官中,都是以辽东籍为主,由此导致整个天策军都极端仇视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