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任命新职官员乃是为陛下分忧,安抚朝臣之事,也只能陛下亲自出面方才合适。”
“铁中丞虽有为君分忧之心,可却也不能越俎代庖!”
“嗯。。。。”
越俎代庖四个字一出,纵然铁铉心中再怎么疑惑,可也终究不好继续多说什么。
而谨身殿内。
见老朱饶有兴致的看向自己,朱标索性直接挑明了道。
“爹,此事儿子虽甩手不理,尽数交由詹同、铁铉二人去办。”
“可儿子也知善后之事,当由儿子这个皇帝亲自来办。”
“召孙平志等人入宫,便是这个道理。”
“嗯!”
意识到自己先前担忧乃是多余,老朱默默颔首,便也不再多言。
父子二人沉默片刻后,却听老朱轻咳一声,率先打破安静道。
“君臣民共治的景象,你也有此心?”
“没有!”朱标毫不犹豫,当即说道。
“那你。。。。”
“儿子躲懒罢了!”
朱标笑容和煦,看向老朱道:“纵然儿子知道君臣民共治,乃千百年来文人士子最为期盼的盛景。可儿子却不认为这些读书人期盼的,当真是国之大幸。”
说白了,朱标压根不觉得什么君臣民共治有什么好结果。
“人心难测,君臣共治必滋生权臣。百姓虽是敦厚质朴,可不知朝政。就拿当下吐蕃、云南两地推行的改土归流新策而言。当地百姓便因土地分配的问题,寻衅滋事。若与百姓一同治国,怕是要乱成一锅粥。”
“所以儿子压根没想过什么君臣民共治,儿子虽敬重汉文帝却不想效仿汉文帝。”
“当下之所以将选定新设官员一事尽数交予铁铉、詹同二人,也不过是为了躲懒。”
“虽说君臣民共治朝政不甚可取,可朝政之事不能尽数归于儿子一人之身。若儿子事无巨细,怕是用不了几年便要被累垮了。”
若说的更加长远一些,那便是为后世不是太过勤勉的朱家儿孙,留下一个还算稳固的基本盘。
事必躬亲,那是燃尽了心头血。
张弛有度,自己活得久,大明也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