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
不只谢成、蓝守义,就连池广平等人对蓝玉当下的法子也都持怀疑态度。
哪怕众人很清楚,聚拢吐蕃百姓民心,使其心向大明,突起民变。
这自然是安定如今吐蕃最好的法子。
可军中将士却都急于前往西南前线,所以众人对这个不能立即看到效果的法子,终究有些怀疑。
而听到蓝守义这话。
蓝玉简短沉吟过后,轻声叹道:“倘若不能令那十一城自发民变,归顺我朝。”
“那接下来也唯有率兵征讨,逐个攻伐了。”
见自己义父对此已经很是头疼,蓝守义便也不再多言,躬身拱手后退到了屋外。
对当下吐蕃来说,无论是派遣将士一座城一座城打下来。还是像如今这般,想尽办法让剩下那十一城的百姓发生民变,归顺大明。
这两条路该如何选择,只能是蓝玉这个大将军来决定。
最为头疼的乃是这两条法子无论选哪一个,事后都会有诸多非议。
倘若派兵征讨,攻城期间明军必然死伤暂且不论。
事后无论吐蕃百姓亦或是他国百姓,都会认为大明收复吐蕃凭的乃是武力。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旦将来大明朝廷军武稍弱,别有用心之人必会借机使吐蕃叛出大明。
至于煽动其余十一城民变,收服民心使吐蕃归顺。
此法虽然看起来更加高明,可对当下的明军来说却也有些隐患。
一旦昌华城的事不能使剩下十一座城池的百姓杀其城主,自行归顺。
那眼下蓝玉这收服民心的法子便也弄巧成拙。
不仅会沦为笑柄,而且还要派兵一个个攻打城池,耽误他们奔赴西南的时间。
念及至此,蓝守义脸上也多了几分愁容。
对当下蓝玉面临的困境,他也是感同身受,为自家义父担忧。
整整十天过去。
原本为协助明军守城所拆除的民房,此刻也已重新修建。
傅有德也在昌华城前驻扎数日,一直都没有攻城。
而康仁喇嘛则努力向前来王都的喇嘛们推行他苦修的想法。
“如何了?”
面对蓝玉的询问,康仁表情淡然,笑着回道:“托将军鸿福,各寺院僧首皆愿苦修修行。”
“怎的如今便都愿苦修了!”一旁蓝守义不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