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教好不容易兴盛起来,这其中朱标重开科举,老朱发布《洪武纪册》。不知费了多少心血才让诸国学子以参与大明科举为荣。
同时,文教鼎盛更是大明强盛的体现,也更能让诸国学子甚至百姓心生向往。
这甚至关乎到将来大明不战而收拢诸国的战略目标。
所以常平等人的谋划,断然不能让他们得逞!
“此事事关重大,微臣斗胆,敢请太上皇再言常平同谋。”
“嗯?”
“明日朝会时,臣会奏请陛下,命常平等人加急审阅学子考卷。”
“只有常平等人所拟中榜学子名单与此次中榜名单相差无几,方能破局!”
认为冯诚这法子也是可行,老朱便也说了几个名字出来。
对他而言,考究冯诚几人的目的已然达到。
徐允恭、汤鼎二人,性情直率、心思率真,将来也最好的去处也是军武。
而冯诚却是不同。
这孩子心思细腻,考虑周全。
或许能担任刑名,为朱标效力。
示意几人告退后,老朱与李文忠继续对饮。
夜幕落下,天色初白。
朝会之前,正当百官殿外等候之时,刘保儿便率先将常平等几名官员请至谨身殿,加急审阅学子考卷。
当看到常平几人,冯诚表情严肃,沉声说道。
“劳烦几位大人了。”
“传胪大典还有三个时辰,三个时辰之内诸位要将所有考生考卷,尽数审阅一遍。”
“这怕是不能吧。”
即便常平也明白他们几人被提前召来谨身殿审阅学子考卷,多半是事情败露。
可此时却也依旧硬着头皮道:“此次考生过万,三个时辰我等几人如何能将万余考卷尽数审阅?”
“况且我等几人并非此次科举主官。。。。。”
“铛~”
不等常平说完,冯诚猛地抽出长刀,目光阴森注视着几人。
“若不能尽审,在下愿同诸位一道赴死!”
“这。。。。。冯将军何意啊,我等。。。。我等。。。。。”
“废话本将便不多说了。”
“传胪大典之前,若几位不能尽审学子案卷,不能拟定出中榜名册来。”